|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23页 |
| ·重金属污染及生物修复 | 第7-11页 |
| ·重金属污染 | 第7-8页 |
| ·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 第8-11页 |
| ·植物修复 | 第8页 |
| ·动物修复 | 第8-9页 |
| ·微生物修复 | 第9-11页 |
| ·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1-13页 |
| ·重金属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 第11-12页 |
| ·微生物与重金属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 | 第12-13页 |
|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转化 | 第13页 |
| ·重金属的代谢及毒性机理 | 第13-15页 |
| ·重金属的生理功能 | 第13-14页 |
| ·重金属的代谢 | 第14-15页 |
| ·重金属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与重金属代谢相关的酶 | 第15-21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EC 1.15.1.1.简称SOD) | 第15-16页 |
|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 1.11.1.7) | 第16-17页 |
| ·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EC1.11.1.6) | 第17-18页 |
|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EC.1.10.3.1) | 第18-19页 |
| ·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 Oxidase) | 第19-20页 |
| ·ATP酶 | 第20-21页 |
| ·微生物冶金、选矿 | 第21-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 ·材料 | 第23-25页 |
| ·菌株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试验试剂 | 第23-25页 |
| ·方法 | 第25-31页 |
| ·突变体的筛选 | 第25-26页 |
| ·孢子液的配制 | 第25页 |
| ·紫外诱变 | 第25-26页 |
| ·候选菌株的筛选 | 第25页 |
| ·突变株的传代稳定性检测 | 第25-26页 |
| ·菌株保存 | 第26页 |
| ·菌株的鉴定 | 第26-27页 |
| ·形态鉴定 | 第26页 |
| ·真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26页 |
| ·不同处理培养基对真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6-27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27-31页 |
| ·待测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 ·粗酶液提取方法 | 第27-28页 |
| ·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 第28页 |
| ·SOD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 ·CAT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29页 |
| ·PPO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29页 |
| ·POD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29页 |
| ·IAAO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46页 |
| ·GXCR1和突变体ⅢGXCR1的培养特性 | 第31-32页 |
| ·GXCR1及突变体ⅢGXCR1在含色氨酸培养基中的生长 | 第32-33页 |
| ·GXCR1及突变体ⅢGXCR1在含MnSO_4培养基中的生长 | 第33-34页 |
| ·不同胁迫下胞内铜离子含量 | 第34-36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36-46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 ·SOD酶活性变化 | 第37-39页 |
| ·CAT酶活性变化 | 第39-40页 |
| ·PPO酶活性变化 | 第40-42页 |
| ·POD酶活性变化 | 第42-43页 |
| ·IAAO酶活性变化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