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自动构建技术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 第2章 本体自动构建理论研究 | 第16-26页 |
| ·本体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 ·本体的涵义 | 第16页 |
| ·本体的构成 | 第16-17页 |
| ·本体的特点 | 第17页 |
| ·本体的分类 | 第17-18页 |
| ·本体描述语言 | 第18页 |
| ·文本挖掘 | 第18-22页 |
| ·文本预处理 | 第19页 |
| ·特征表示与特征提取 | 第19-20页 |
| ·知识模式挖掘 | 第20-21页 |
| ·知识后处理 | 第21-22页 |
| ·本体的自动构建理论 | 第22-26页 |
| ·本体构建工具 | 第22-23页 |
| ·本体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3-24页 |
| ·本体构建方法 | 第24-26页 |
| 第3章 本体自动构建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26-46页 |
| ·系统总体方案 | 第26-34页 |
| ·系统设计思想 | 第26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6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 ·系统架构 | 第29-31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31-33页 |
| ·系统开发环境和工具 | 第33-34页 |
| ·系统核心功能实现 | 第34-46页 |
| ·本体语料上传 | 第34-35页 |
| ·网页信息抓取 | 第35-36页 |
| ·文件内容分析 | 第36-38页 |
| ·智能分词 | 第38-40页 |
| ·领域概念识别 | 第40-42页 |
| ·关系提取 | 第42-43页 |
| ·本体生成 | 第43-45页 |
| ·本体动态显示 | 第45页 |
| ·本体在线编辑 | 第45-46页 |
| 第4章 本体自动构建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 第46-57页 |
| ·教学领域语料上传 | 第46-49页 |
| ·资料收集 | 第46-47页 |
| ·本地上传 | 第47页 |
| ·在线抓取 | 第47-49页 |
| ·领域定位 | 第49-50页 |
| ·教学领域语料分析 | 第50-53页 |
| ·教学领域语料管理 | 第50页 |
| ·教学领域概念识别 | 第50-51页 |
| ·教学领域概念管理 | 第51-52页 |
| ·教学领域概念关系确定 | 第52-53页 |
| ·教学领域本体管理 | 第53-55页 |
| ·教学领域本体文件生成 | 第53-54页 |
| ·教学领域本体文件管理 | 第54-55页 |
| ·教学领域本体文件下载 | 第55页 |
| ·教学领域本体描述 | 第55-5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