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7-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 | 第8-10页 |
第一章 桑植的人文地域状况及桑植民歌简介 | 第10-12页 |
(一) 桑植地理环境 | 第10页 |
(二) 桑植人文历史概况 | 第10页 |
(三) 桑植民歌简介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传统桑植民歌 | 第12-34页 |
(一) 诗意的栖居 | 第12-27页 |
1、桑植民歌的源起 | 第12-14页 |
2、乡土生长下桑植民歌的传统文化特征 | 第14-24页 |
3、桑植民歌的修辞特点 | 第24-26页 |
4、诗意的栖居 | 第26-27页 |
(二) 桑植民歌的功能 | 第27-34页 |
1、民歌与技术文明的和谐共存 | 第27-29页 |
2、桑植民歌的社会功能 | 第29-34页 |
第三章 当代桑植民歌 | 第34-59页 |
(一) 伦理变迁中的桑植民歌 | 第34-36页 |
1 文化力角逐下的当代桑植民歌 | 第34-36页 |
2 当代乡土社会中的桑植民歌 | 第36页 |
(二) 作为文化产业的桑植民歌 | 第36-55页 |
1、新技术条件做为桑植民歌发展的新平台 | 第36-41页 |
2、商演中的桑植民歌———从《天门狐仙》看民歌演出时精细作为一种标准 | 第41-49页 |
3、当下的呈现形态 | 第49-55页 |
(三) 桑植民歌——最后的盛宴 | 第55-59页 |
1、一场盛宴桑植民歌的传统功能变为纯商业利用 | 第56-57页 |
2、桑植民歌——民俗文化的悲哀 | 第57-59页 |
结语:新生活方式中的桑植民歌——回归乡土 | 第59-61页 |
附录:桑植调研全记录 | 第6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后记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