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体制缺陷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外关于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的理论回顾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及写作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发展 | 第16-24页 |
·企业融资方式简介 | 第16-18页 |
·企业融资方式及分类 | 第16-17页 |
·企业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关系 | 第17-18页 |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 第18页 |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8-20页 |
·MM定理及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18-19页 |
·以放松无企业所得税假定为基础的修正 | 第19页 |
·以放松企业无破产成本假定为基础的修正 | 第19-20页 |
·以放松无个人所得税假定基础的修正 | 第20页 |
·引入不稳定因素的市场均衡分析 | 第20页 |
·新资本结构理论 | 第20-23页 |
·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示意理论 | 第22页 |
·控制权理论 | 第22-23页 |
·资本结构理论的最新发展 | 第23-24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特征与国际比较 | 第24-30页 |
·内源融资比较--内源融资比例过低 | 第24-25页 |
·外源融资比较--间接融资比重过高 | 第25-27页 |
·直接融资比较--股票融资畸重,债券融资畸轻 | 第27-29页 |
·企业间的融资结构比较--具有明显的所有制特征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融资体制缺陷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30-43页 |
·我国企业融资的“逆序啄食”现象 | 第30-32页 |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中的“逆序啄食”悖论 | 第30页 |
·资本结构理论范式难以解释“逆序啄食”悖论 | 第30-32页 |
·我国融资体制的变迁 | 第32-35页 |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融资体制 | 第32-33页 |
·单一债务融资体制 | 第33-34页 |
·多元化融资体制 | 第34-35页 |
·我国融资体制的缺陷--国有经济导向特征 | 第35-38页 |
·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特征的表现 | 第35-37页 |
·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特征的原因 | 第37页 |
·维持融资体制国有经济导向的方式 | 第37-38页 |
·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特征的制度解释 | 第38-43页 |
·折旧政策导致的内源融资过低 | 第38-39页 |
·银行垄断及利率管制造成间接融资比重过高 | 第39-41页 |
·资本渴求造成股权融资偏好 | 第41页 |
·融资市场“歧视”导致融资结构的所有制差异 | 第41-43页 |
第5章 改革融资体制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第43-52页 |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非国有企业“顺序啄食”损伤了经济效率 | 第43页 |
·国有企业“逆序啄食”汇聚了金融风险 | 第43-44页 |
·“啄食次序”的矛盾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 | 第44-45页 |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前提--融资体制改革 | 第45-47页 |
·加快利率市场化,形成资金的价格竞争 | 第45-46页 |
·完善证券市场发展,规范市场主体的融资行为 | 第46-47页 |
·完善信贷市场,减少对银行经营的行政干扰 | 第47页 |
·消除融资市场所有制歧视,维护公平竞争 | 第47页 |
·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一些措施 | 第47-50页 |
·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 | 第47-48页 |
·债权转股权 | 第48-49页 |
·完善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制度 | 第49页 |
·为解决两大负债打下制度基础 | 第49-50页 |
·优化非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一些措施 | 第50-52页 |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 第50-51页 |
·规范非正规金融,将其纳入合法的金融机构体系之中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