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12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选题的科学依据及意义 | 第12-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学术价值 | 第13-14页 |
·研究基础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 第14-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 | 第18-38页 |
·工业生态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 第18-29页 |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清洁生产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工业生态学的实践:生态工业园 | 第25-29页 |
·工业共生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生物学范畴的共生理论 | 第29-31页 |
·工业生态学与共生理论的融合 | 第31-32页 |
·工业共生研究的新进展 | 第32-34页 |
·网络组织的研究进展 | 第34-37页 |
·科层组织、市场组织向网络组织的演进 | 第34-35页 |
·网络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国内工业共生网络研究的进展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38-68页 |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国际实践 | 第38-48页 |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发展 | 第38-40页 |
·美国生态工业园发展 | 第40-42页 |
·加拿大生态工业园发展 | 第42-43页 |
·日本生态工业园发展 | 第43-45页 |
·中国生态工业园发展 | 第45-48页 |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政策比较 | 第48-54页 |
·促进生态工业发展的环境立法 | 第48-49页 |
·生态工业园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 第49-52页 |
·促进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环境政策比较 | 第52-54页 |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创新环境及机制比较 | 第54-58页 |
·生态工业园发展中的智力来源 | 第54-55页 |
·文化交流与融通机制 | 第55-56页 |
·生态工业园发展中的创新环境差异 | 第56-58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发展比较 | 第58-67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形成路径比较 | 第58-60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企业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的企业组织模式 | 第61-63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类型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生成机理研究 | 第68-92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生成的成本推动机理 | 第68-77页 |
·工业共生网络生成的成本传导机制 | 第68-70页 |
·追求低生产成本的动力 | 第70-73页 |
·降低交易费用的动机 | 第73-77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生成的效益拉动机理 | 第77-83页 |
·工业共生网络衍生集群经济效益 | 第77-80页 |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牵引效应 | 第80-81页 |
·外部经济的内化效应 | 第81-83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生成的环境取向机理 | 第83-87页 |
·环保法规与政策的压力 | 第83-84页 |
·满足联盟企业的环境标准 | 第84-85页 |
·改善与周边社区关系 | 第85-86页 |
·提升企业形象与声誉 | 第86-87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形成的内生机理 | 第87-91页 |
·工业共生网络的复杂系统运作机理 | 第87-88页 |
·工业共生网络的自组织机理 | 第88-90页 |
·工业共生网络的协同机理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5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管理研究 | 第92-121页 |
·工业共生网络运作的内核-生态产业链 | 第92-98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 | 第92-95页 |
·基于价值链的生态产业链分析 | 第95-96页 |
·生态产业链中的活性因子分析 | 第96-98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 | 第98-106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一:依托型共生网络 | 第99-101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二:平等型共生网络 | 第101-103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三:嵌套型共生网络 | 第103-105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四:虚拟型共生网络 | 第105-106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的资源循环与管理研究 | 第106-116页 |
·生态工业园中的工业代谢过程 | 第106-108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的资源循环管理 | 第108-110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的副产品交换系统 | 第110-113页 |
·典型案例:大连经济开发区的资源循环与管理 | 第113-116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营风险分析 | 第116-120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的关系风险 | 第116-118页 |
·工业共生网络结构性风险分析 | 第118-119页 |
·企业文化与地域习惯的差异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6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对策研究 | 第121-143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相关基础 | 第121-127页 |
·从科层治理到网络治理的演变 | 第121-123页 |
·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的基本特性 | 第123-125页 |
·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目标:协调与维护 | 第125-127页 |
·基于博弈论的工业共生网络中投机行为分析 | 第127-132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中投机行为表现 | 第127-128页 |
·工业共生网络中投机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 | 第128-131页 |
·相关分析结论 | 第131-132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范式 | 第132-138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市场治理范式 | 第133-134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双边治理范式 | 第134-135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三边治理范式 | 第135-136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一体化治理范式 | 第136-138页 |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相关对策建议 | 第138-142页 |
·建立网络企业的信用与惩罚机制 | 第138-139页 |
·培育共同的组织文化 | 第139-140页 |
·完善为企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140-141页 |
·发挥园区政府的协调与管理功能 | 第141-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0页 |
附录1 学习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课题 | 第150-151页 |
附录2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51-153页 |
附录3 学习期间所获主要奖励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