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础 | 第11-16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一) 深厚的国学根基 | 第11-12页 |
(二) 丰赡的西学素养 | 第12-14页 |
二、实践基础:长期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材编辑、编审经历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阐释 | 第16-41页 |
一、作文的原理与方法 | 第16-34页 |
(一) 作文本质观:个体生命的重要存在方式 | 第16-18页 |
(二) 作文价值观:生命在言语中的自我实现 | 第18-20页 |
(三) 作文与阅读的关系:阅读体验与自我感发的双重变奏 | 第20-23页 |
(四) 作文方法论 | 第23-34页 |
1. 作文原则:法在有法与无法之间 | 第23-25页 |
2. 关于作文的内容:生命的呈现·心性的流淌 | 第25-28页 |
3. 关于作文的表达:自然的挥洒·个性的张扬 | 第28-32页 |
4. 关于作文的弊病及其修改 | 第32-34页 |
二、作文的教学与评价 | 第34-41页 |
(一) 作文教学观:师生言语生命的对话 | 第34-38页 |
1. 学生读写与教师引导两个主体的相互发现 | 第35-36页 |
2. 课堂练功与课外积累两条阵线的彼此呼应 | 第36-37页 |
3. 借鉴范文与自由书写两种手段的相互为用 | 第37-38页 |
(二) 作文评价观:挖掘作文评改的“唤醒”功能 | 第38-41页 |
1. 唤醒学生的写作主体性 | 第39页 |
2. 唤醒学生的言语创造力 | 第39-40页 |
3. 唤醒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特征分析 | 第41-46页 |
一、开放性 | 第42-43页 |
二、辩证性 | 第43-44页 |
三、实用性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当下审视 | 第46-53页 |
一、语文新课程改革语境下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启发意义 | 第46-51页 |
(一)对作文性质的认识要开放化、人本化 | 第47-48页 |
(二)对作文内容的选择要主体化、实在化 | 第48-49页 |
(三)对作文表达的处理要自然化、个性化 | 第49-50页 |
(四)作文教学与评改应体现对话性和唤醒性 | 第50-51页 |
二、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