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务派遣问题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结构 | 第18-19页 |
2 劳务派遣概论 | 第19-26页 |
·非标准劳动关系 | 第19-20页 |
·对"劳务派遣"的界定 | 第20-23页 |
·劳务派遣概念 | 第20-22页 |
·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对比 | 第22-23页 |
·劳务派遣的组成要素及关系特征 | 第23-24页 |
·劳务派遣的运作程序 | 第24-26页 |
3 劳务派遣的理论性分析 | 第26-32页 |
·劳务派遣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26-28页 |
·核心能力理论 | 第26-27页 |
·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理论 | 第27-28页 |
·劳务派遣形式在我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 第28-32页 |
·从社会整体看 | 第28-29页 |
·从用工单位看 | 第29-31页 |
·从派遣员工看 | 第31-32页 |
4 我国劳务派遣的产生背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2-42页 |
·劳务派遣在我国的产生背景 | 第32-33页 |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演进概况 | 第33-34页 |
·我国劳务派遣形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宏观层面:观念不足和法律缺乏 | 第34-35页 |
·微观层面:三方主体行为不规范 | 第35-38页 |
·案例分析——"逆向派遣" | 第38-42页 |
·案情分析 | 第38-39页 |
·案情评述 | 第39-41页 |
·案例所带来的启示 | 第41-42页 |
5 我国劳务派遣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2-46页 |
·宏观层面 | 第42-44页 |
·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严重失衡 | 第42-43页 |
·传统就业观念的消极影响 | 第43页 |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 第43页 |
·法制体系的不健全 | 第43-44页 |
·微观层面 | 第44-46页 |
·企业供给和需求信息的不对称 | 第44页 |
·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的营利性 | 第44-46页 |
6 对劳务派遣发展的建议 | 第46-55页 |
·宏观层面: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 第46-49页 |
·加快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条例的建设 | 第46-47页 |
·积极发挥国家政府的提倡引导作用 | 第47页 |
·加强对派遣机构的资质认证和管理 | 第47-48页 |
·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协会的正常运行 | 第48页 |
·加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力度 | 第48-49页 |
·微观层面:严格规范三方主体行为 | 第49-55页 |
·派遣机构 | 第49-51页 |
·用工单位 | 第51-52页 |
·派遣员工 | 第52-55页 |
7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