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博弈分析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 第12-13页 |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 第13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简述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7页 |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19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由来 | 第18页 |
·从会计信息披露角度定义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19页 |
·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 第19-21页 |
·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 | 第19-20页 |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20-21页 |
·博弈论 | 第21-24页 |
·博弈论的概念 | 第21页 |
·博弈论的发展 | 第21-22页 |
·博弈论的分类 | 第22-24页 |
3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 | 第24-27页 |
·会计信息披露及质量标准 | 第24页 |
·会计信息披露的界定 | 第24页 |
·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 | 第24页 |
·公司治理的法律意义 | 第24-25页 |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关系 | 第25-27页 |
·两者都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制度安排 | 第25页 |
·两者反映企业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关系 | 第25页 |
·会计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具有沟通作用 | 第25页 |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质量保障作用 | 第25-27页 |
4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透视 | 第27-36页 |
·案例—天发石油公司财务造假现象 | 第27-28页 |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描述 | 第28-32页 |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剖析 | 第32-33页 |
·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 第32-33页 |
·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 第33页 |
·内部控制不完善 | 第33页 |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制度思考 | 第33-36页 |
·我国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 第33-34页 |
·企业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 第34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 第34-36页 |
5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博弈分析 | 第36-52页 |
·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的博弈 | 第36-37页 |
·企业管理当局与股东的博弈 | 第37-40页 |
·股东与企业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37-38页 |
·博弈分析 | 第38-40页 |
·两点结论 | 第40页 |
·企业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的博弈 | 第40-43页 |
·博弈模型 | 第40-41页 |
·纯战略博弈 | 第41-42页 |
·混合战略博弈 | 第42页 |
·结果讨论 | 第42-43页 |
·企业和企业管理当局与证监会的博弈 | 第43-48页 |
·模型的表述 | 第43-44页 |
·模型的均衡 | 第44页 |
·模型的指导意义 | 第44-45页 |
·模型的实践应用 | 第45-48页 |
·注册会计师与证监会的博弈 | 第48-52页 |
·模型表达 | 第48-49页 |
·模型均衡 | 第49-50页 |
·模型应用 | 第50-51页 |
·启示与建议 | 第51-52页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2-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对策建议 | 第53-56页 |
·加大对企业管理当局造假的惩罚力度 | 第53页 |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增强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监督制度 | 第54页 |
·完善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制度 | 第54-55页 |
·加强会计信息的市场调节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