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论教学理解——本体论视角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论第7-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8-9页
 三 研究综述第9-16页
 四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第17-22页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17页
 二 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第17-18页
 三 教学哲学理论第18-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2-26页
 一 理解第22-23页
 二 教学理解第23-26页
第三章 教学理解的系统分析第26-38页
 一 教学理解的发生机制第26-29页
 二 教学理解的基本要素第29-32页
 三 教学理解的过程结构第32-34页
 四 教学理解的功能表现第34-38页
第四章 教学理解的类型分析第38-43页
 一 教学主体对静态对象的理解第38-41页
 二 教学主体对动态对象的理解第41-43页
第五章 教学理解的特征分析第43-47页
 一 主体能动性第44页
 二 螺旋上升性第44-45页
 三 动态生成性第45-46页
 四 多样建构性第46-47页
第六章 教学理解的影响因素第47-50页
 一 心理因素第47-48页
 二 人际因素第48-49页
 三 环境因素第49-50页
第七章 教学理解的现实问题思考第50-52页
 一 解决教学中“情”与“知”的问题第50-51页
 二 避免教学中“单向”的理解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市区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反思
下一篇:“理解”课程思想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