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松原人文地理概述 | 第10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 | 第13-19页 |
第一章 词语使用的代际差异 | 第19-74页 |
第一节 青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 第19-37页 |
一、农业村 | 第19-22页 |
二、牧业村 | 第22-26页 |
三、城镇老社区 | 第26-29页 |
四、城镇新社区 | 第29-32页 |
五、蒙汉杂居社区 | 第32-35页 |
六、访谈记录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中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 第37-55页 |
一、农业村 | 第37-41页 |
二、牧业村 | 第41-44页 |
三、城镇老社区 | 第44-48页 |
四、城镇新社区 | 第48-51页 |
五、蒙汉杂居社区 | 第51-54页 |
六、访谈记录 | 第54-55页 |
第三节 老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 第55-73页 |
一、农业村 | 第56-58页 |
二、牧业村 | 第58-61页 |
三、城镇老社区 | 第61-65页 |
四、城镇新社区 | 第65-68页 |
五、蒙汉杂居社区 | 第68-71页 |
六、老年组访谈记录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二章 词语使用的地区差异 | 第74-124页 |
第一节 农业村词语使用情况 | 第74-83页 |
一、青年组 | 第74-77页 |
二、中年组 | 第77-81页 |
三、老年组 | 第81-83页 |
第二节 牧业村词语使用情况 | 第83-93页 |
一、青年组 | 第83-87页 |
二、中年组 | 第87-90页 |
三、老年组 | 第90-93页 |
第三节 城镇老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 第93-103页 |
一、青年组 | 第93-96页 |
二、中年组 | 第96-99页 |
三、老年组 | 第99-103页 |
第四节 城镇新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 第103-113页 |
一、青年组 | 第103-106页 |
二、中年组 | 第106-109页 |
三、老年组 | 第109-113页 |
第五节 蒙汉杂居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 第113-122页 |
一、青年组 | 第113-116页 |
二、中年组 | 第116-119页 |
三、老年组 | 第119-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三章 语言态度调查分析 | 第124-141页 |
第一节 主观评价 | 第124页 |
第二节 心理认同 | 第124-135页 |
一、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 第124-129页 |
二、普通话的发展前景 | 第129-132页 |
三、本地话的发展前景 | 第132-135页 |
四、普通话和本地话的认同度 | 第135页 |
第三节 行为倾向 | 第135-140页 |
一、行为倾向的代际差异 | 第135-137页 |
二、行为倾向的地区差异 | 第137-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四章 代际和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词语使用的发展趋势 | 第141-149页 |
第一节 代际和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 | 第141-145页 |
一、内部原因 | 第141-142页 |
二、外部原因 | 第142-145页 |
三、心理原因 | 第145页 |
第二节 东北方言词语的发展趋势 | 第145-147页 |
一、部分固有词消失 | 第145-146页 |
二、部分词语进入普通话 | 第146页 |
三、借词面临的状况 | 第146-147页 |
第三节 几点思考 | 第147-148页 |
一、方言和普通话 | 第147-148页 |
二、文艺作品的方言化问题 | 第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结语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2页 |
后记 | 第152-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4-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