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一) 逻辑思路 | 第15页 |
(二) 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可行性 | 第17-23页 |
一、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一) 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二) 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三) 影响因素 | 第19页 |
(四) 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分析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一) 用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可行性 | 第19-21页 |
(二) 教育消费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三、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状态下择校行为的消费行为学分析 | 第23-39页 |
一、择校消费的信息处理与决策——信息误读造成择校 | 第23-26页 |
(一) 信息处理与决策理论 | 第23-24页 |
(二) 消费者信息处理与择校行为 | 第24-26页 |
二、择校消费选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 第26-27页 |
三、择校消费行为的选择——家庭消费预算盲目导致择校 | 第27-33页 |
(一) 家庭教育消费预算线分析——成本分担拉锯造成择校高收费 | 第28-30页 |
(二) 实证分析 | 第30-33页 |
四、择校消费的外部影响——社会文化与社会分层加剧择校 | 第33-39页 |
(一) 教育消费影响的外在因素 | 第33-34页 |
(二) 文化与择校消费 | 第34-35页 |
(三) 社会阶层与择校消费 | 第35-37页 |
(四)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个案分析——兼谈择校中的消费问题 | 第39-42页 |
一、择校:赞助费+人际关系 | 第39-40页 |
二、总结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对策和建议 | 第42-47页 |
一、制度变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3页 |
二、对策和建议 | 第43-47页 |
(一) 加强教育手段,引领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第43页 |
(二) 赋予家长参与教育决策、监督、评价的权利,建立类似于消费者协会组织 | 第43-44页 |
(三) 加大教育投入,强力扶持薄弱学校建设,推出特色创造“品牌” | 第44页 |
(四) 综合实施创办、改制等手段建立特色学校,迎合不同阶层家长的需求 | 第44-45页 |
(五)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下的择校入学 | 第45页 |
(六) 处理好择校过程中的一系列关系,做到科学、合理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