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关于上市公司担保业务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3 关于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 第17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2.1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1.1 担保业务的概念 | 第21页 |
2.1.2 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21页 |
2.1.3 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4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概述 | 第22页 |
2.2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2.2.2 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 第23页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及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 第24-30页 |
2.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情况 | 第24-26页 |
2.3.2 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缺陷情况统计 | 第26-30页 |
3 *ST海润担保业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 第30-45页 |
3.1 *ST海润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介绍 | 第30-35页 |
3.1.1 *ST海润简介 | 第30-32页 |
3.1.2 *ST海润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第32-33页 |
3.1.3 *ST海润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第33-35页 |
3.2 *ST海润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 第35-39页 |
3.2.1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健全 | 第35-36页 |
3.2.1.1 担保业务的监督检查规定不明确 | 第35页 |
3.2.1.2 反担保业务涉及内容较少 | 第35-36页 |
3.2.2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 第36-39页 |
3.2.2.1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薄弱 | 第36-38页 |
3.2.2.2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力度不足 | 第38-39页 |
3.2.2.3 担保信息传递与披露不及时 | 第39页 |
3.3 *ST海润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3.3.1 公司高管变动频繁 | 第39-40页 |
3.3.2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 第40-42页 |
3.3.3 信息沟通与披露机制不健全 | 第42页 |
3.3.4 审计委员会履职不到位 | 第42-45页 |
4 完善*ST海润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缺陷的建议 | 第45-49页 |
4.1 健全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 第45-46页 |
4.1.1 明确担保业务监督检查环节的控制内容 | 第45页 |
4.1.2 细化反担保业务环节的控制内容 | 第45-46页 |
4.2 加强对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 第46-49页 |
4.2.1 加大担保业务的内部监督力度 | 第46页 |
4.2.2 强化担保业务风险的控制意识 | 第46-47页 |
4.2.3 健全担保业务信息的沟通与披露机制 | 第47-49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