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工人工作家庭冲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模型 | 第12-17页 |
1.2.2 工作家庭冲突的实证研究 | 第17-20页 |
1.2.3 国内以及建筑业工作家庭冲突研究情况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影响因素框架构建及问卷开发 | 第24-35页 |
2.1 建筑业工人工作家庭冲突影响因素框架构建 | 第24-26页 |
2.1.1 建筑业工人群体的主要特征 | 第24-25页 |
2.1.2 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变量 | 第25-26页 |
2.2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介绍 | 第26-27页 |
2.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26页 |
2.2.2 结构方程模型的组成 | 第26-27页 |
2.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问卷开发 | 第27-35页 |
2.3.1 问卷开发基本流程 | 第27-29页 |
2.3.2 基于文献调研的量表开发 | 第29-35页 |
第3章 问卷调研情况及分析 | 第35-51页 |
3.1 问卷调查实施 | 第35-37页 |
3.1.1 问卷的发放 | 第35页 |
3.1.2 问卷的回收 | 第35-37页 |
3.1.3 问卷数据的预处理 | 第37页 |
3.2 人口统计学信息分析 | 第37-40页 |
3.3 基本工作情况分析 | 第40-45页 |
3.4 基本家庭情况分析 | 第45-51页 |
第4章 工作家庭冲突及其前因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 第51-76页 |
4.1 关于工作家庭冲突及其前因变量的初始假设 | 第51-52页 |
4.1.1 结构方程模型对本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 第51页 |
4.1.2 变量的确定 | 第51页 |
4.1.3 初始假设 | 第51-52页 |
4.2 数据准备 | 第52-53页 |
4.2.1 数据筛选 | 第52-53页 |
4.2.2 缺失值处理 | 第53页 |
4.2.3 反向计分题项处理 | 第53页 |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56页 |
4.4 信度检验 | 第56-58页 |
4.5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8-63页 |
4.6 工作家庭冲突模型构建 | 第63-66页 |
4.6.1 结构方程模型假设修改 | 第63-64页 |
4.6.2 模型构建 | 第64-65页 |
4.6.3 研究假设验证 | 第65-66页 |
4.7 工作家庭冲突影响路径分析 | 第66-72页 |
4.7.1 结构模型部分分析 | 第67-69页 |
4.7.2 测量模型部分分析 | 第69-72页 |
4.8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论及探讨 | 第72-76页 |
4.8.1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4.8.2 结论探讨与建议 | 第73-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6-78页 |
5.1.1 主要工作 | 第76-77页 |
5.1.2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5.2 研究的不足 | 第78页 |
5.3 研究的前景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