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2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         1.4.1 新能源汽车概述 | 第12-15页 | 
|         1.4.2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技术差异 | 第15-16页 | 
|         1.4.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9页 | 
|         1.4.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5 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 | 第22-23页 | 
|         1.5.1 主要问题 | 第22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销量与维修人才需求预测 | 第24-44页 | 
|     2.1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测 | 第24-34页 | 
|         2.1.1 影响汽车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 第24页 | 
|         2.1.2 国内汽车市场销量预测分析 | 第24-30页 | 
|         2.1.3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分析 | 第30-34页 | 
|     2.2 汽车维修人才需求预测 | 第34-43页 | 
|         2.2.1 影响人才需求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         2.2.2 从业人员总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         2.2.3 汽车从业人员需求预测 | 第35-38页 | 
|         2.2.4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需求预测 | 第38-4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 第44-59页 | 
|     3.1 调研对象及内容 | 第44-45页 | 
|         3.1.1 调研对象 | 第44页 | 
|         3.1.2 调研内容 | 第44-45页 | 
|     3.2 广州市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分析 | 第45-46页 | 
|     3.3 从业人员需求分析 | 第46-50页 | 
|         3.3.1 对维修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 | 第46-48页 | 
|         3.3.2 对企业员工工作的调研 | 第48-50页 | 
|     3.4 行业、企业技术应用分析 | 第50-52页 | 
|         3.4.1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 第50-51页 | 
|         3.4.2 行业企业核心产品及发展趋势 | 第51-52页 | 
|     3.5 岗位能力、职业资格分析 | 第52-54页 | 
|         3.5.1 专业对应的岗位能力分析 | 第52-53页 | 
|         3.5.2 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 第53-54页 | 
|     3.6 同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 第54-56页 | 
|     3.7 毕业生就业分析 | 第56-58页 | 
|         3.7.1 毕业生应聘的次数统计分析 | 第56页 | 
|         3.7.2 毕业生薪酬水平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         3.7.3 毕业生对口行业分析 | 第57页 | 
|         3.7.4 所考技能证书的实用性分析 | 第57-58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 第59-71页 | 
|     4.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础 | 第59页 | 
|         4.1.1 实用主义理论 | 第59页 | 
|         4.1.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59页 | 
|     4.2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 第59-61页 | 
|         4.2.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框架 | 第59-60页 | 
|         4.2.2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 | 第60-61页 | 
|     4.3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61-69页 | 
|         4.3.1 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61-63页 | 
|         4.3.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63-65页 | 
|         4.3.3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65-67页 | 
|         4.3.4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67-69页 | 
|     4.4 构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产校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69-70页 | 
|         4.4.1 产校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69-70页 | 
|         4.4.2 产校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7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建议 | 第71-83页 | 
|     5.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 第71-72页 | 
|         5.1.1 课程体系构建不科学 | 第71页 | 
|         5.1.2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 第71页 | 
|         5.1.3 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 第71-72页 | 
|         5.1.4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 | 第72页 | 
|     5.2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 第72-81页 | 
|         5.2.1 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 第72-73页 | 
|         5.2.2 构建科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 第73-77页 | 
|         5.2.3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 第77页 | 
|         5.2.4 校企共建人培养模式 | 第77-78页 | 
|         5.2.5 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 第78-80页 | 
|         5.2.6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 第80页 | 
|         5.2.7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 第80-8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3-84页 | 
|     1、主要内容 | 第83页 | 
|     2、主要创新点 | 第83页 | 
|     3、不足与展望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