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论 | 第8-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 ·文献法 | 第9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9页 |
| ·准实验研究法 | 第9页 |
| ·经验总结法 | 第9页 |
| ·调查研究法 | 第9页 |
| 2 课程评价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9-2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 ·评价 | 第9-10页 |
| ·课程评价 | 第10-11页 |
| ·四要素耦合评价 | 第11页 |
| ·国外的课程评价模式综述 | 第11-16页 |
| ·课程评价模式概念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外的课程评价模式 | 第12-16页 |
| ·各种课程评价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6页 |
| ·我国的课程评价模式综述 | 第16-18页 |
| ·教学大纲的评价 | 第17页 |
| ·课程基本建设的评价 | 第17-18页 |
| ·教学过程的评价 | 第18页 |
| ·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18页 |
| ·国内外课程评价模式比较的反思 | 第18-19页 |
| ·当下关于课程评价模式研究的不同观点 | 第19-20页 |
| ·课程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 ·课程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 ·课程评价模式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 3 四要素耦合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四要素耦合评价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1-22页 |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 ·人本主义思想 | 第23页 |
|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 | 第23-24页 |
| ·四要素耦合评价概念的界定 | 第24页 |
| ·四要素耦合评价模式及解释 | 第24-25页 |
| ·四要素耦合评价模式的基本程序 | 第25-26页 |
| 4 四要素耦合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 | 第26-40页 |
| ·实验目标 | 第26页 |
| ·实验的方法和设计 | 第26-27页 |
| ·实验对象 | 第26-27页 |
| ·实验假设 | 第27页 |
| ·实验过程 | 第27-37页 |
| ·起点评估 | 第27-28页 |
| ·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自我评价 | 第28-30页 |
| ·表现性评价的个案研究 | 第30-35页 |
| ·学生访谈 | 第35-37页 |
| ·实验结果的反馈与分析 | 第37-40页 |
| ·学业成绩方面的比较 | 第37-38页 |
| ·学习态度方面的比较 | 第38-39页 |
| ·探究学习能力的比较 | 第39页 |
| ·师生关系方面的比较 | 第39-40页 |
| 5 四要素耦合评价的实施策略 | 第40-43页 |
| ·树立耦合评价的理念 | 第40页 |
|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 第40页 |
| ·启疑引思,师生共同反思 | 第40页 |
| ·问题与思考 | 第40-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1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