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

基于主动隔振的发动机悬置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发动机悬置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橡胶悬置第11-12页
        1.2.2 液压悬置第12-13页
        1.2.3 半主动悬置第13-14页
        1.2.4 主动悬置第14-15页
    1.3 发动机悬置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发动机悬置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理论研究及实验验证第20-27页
    2.1 压电陶瓷的基本原理第20页
        2.1.1 压电陶瓷的概述第20页
    2.2 压电陶瓷作动器第20-24页
        2.2.1 压电片及压电方程第20-23页
        2.2.2 压电陶瓷片的作动分析第23-24页
        2.2.3 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结构模型第24页
    2.3 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实验研究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发动机主动悬置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第27-49页
    3.1 发动机主动悬置动力学模型第27-37页
        3.1.1 三自由度发动机主动悬置动力学模型第27-29页
        3.1.2 五自由度发动机主动悬置动力学模型第29-32页
        3.1.3 十自由度整车发动机主动悬置动力学模型第32-37页
    3.2 路面模型的建立第37-42页
        3.2.1 随机路面激励第37-40页
        3.2.2 凸起路面的激励第40-42页
    3.3 发动机扰动激励分析第42-47页
        3.3.1 单缸发动机激励分析第42-45页
        3.3.2 四缸发动机激励分析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三自由度发动机主动悬置模糊控制研究第49-62页
    4.1 控制系统的设计第49-52页
    4.2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主动技术第52-56页
        4.2.1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第52-53页
        4.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3-55页
        4.2.3 建立模糊控制器的模型第55-56页
    4.3 三自由度主动悬置模型的仿真分析第56-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五自由度发动机主动悬置模糊控制研究第62-75页
    5.1 模糊控制原理第62-65页
        5.1.1 经典模糊控制模型第62-63页
        5.1.2 基于SIRMs模糊控制模型第63-65页
    5.2 基于SIRMs五自由度主动悬置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第65-68页
        5.2.1 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第65-66页
        5.2.2 SIRMs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第66页
        5.2.3 SIRMs模糊控制重要度的建立第66-67页
        5.2.4 SIRMs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第67-68页
    5.3 五自由度主动悬置经典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第68页
    5.4 控制算法的实现与控制效果的比较第68-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整车发动机主动悬置振动控制策略的研究第75-87页
    6.1 整车发动机主动悬置控制方式的研究第75-79页
        6.1.1 基于经典模糊控制的整车发动机主动悬置控制方式第75-76页
        6.1.2 整车发动机主动悬置双环控制方式第76-79页
    6.2 整车发动机主动悬置仿真模型的建立第79-80页
    6.3 整车发动机主动悬置振动控制仿真分析第80-86页
    6.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7.1 全文总结第87页
    7.2 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项目第93-94页
附录第94-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Z汽车销售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整车振动噪声控制的悬置系统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