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一、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的来源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二、相关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 第14-18页 |
(一) 关于“幸福”概念的历史回顾 | 第14-15页 |
(二) 幸福感的概述 | 第15-16页 |
(三) 儿童幸福感概念的提出 | 第16-18页 |
三、剖析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与儿童幸福感的关系 | 第18-24页 |
(一) 幸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 第18-19页 |
(二) 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对于维护和发展儿童幸福感的意义 | 第19-24页 |
1、美术教育有利于儿童大脑整体发育和潜能的开发,奠定儿童幸福能力之基础 | 第20-21页 |
2、基础美术教育教学有利于统整儿童身心,促进儿童幸福感的形成 | 第21-22页 |
3、儿童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其获得幸福感提供有力支撑 | 第22页 |
4、自我表现有利于儿童幸福感的形成和维护 | 第22-24页 |
四、基础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第24-35页 |
(一) 现状描述 | 第24-32页 |
1、美术教学模式化,影响儿童幸福感的持续体验 | 第26-28页 |
2、美术教育边缘化,教学功能举步维艰 | 第28-29页 |
3、美术“兴趣班”,拔苗助长 | 第29-31页 |
4、儿童美术评奖不良之风,有违儿童幸福感的健康发展 | 第31-32页 |
(二) 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1、功利主义教育观,阻碍美术教育对儿童幸福感之基础作用 | 第32页 |
2、成人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违背儿童天性 | 第32-33页 |
3、部分教师素质欠佳,有损儿童美术学习之热情 | 第33-35页 |
五、对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维护和发展儿童幸福感的建议 | 第35-44页 |
(一) 美术教育应回归儿童生活 | 第35-38页 |
1、引领儿童关注自然、关注生活 | 第36-37页 |
2、基于儿童生活,关注民族文化 | 第37-38页 |
(二) 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 第38-39页 |
1、美国基础美术教育理念分析与启示 | 第38-39页 |
2、德国美术教学方法的启示 | 第39页 |
(三) 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 第39-44页 |
1、多主体评价 | 第40-42页 |
2、过程性评价 | 第42页 |
3、差异性评价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