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价值 | 第9-10页 |
二、应用价值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关于美术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关于基础美术教育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关于西学东渐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二、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三、历史分析法 | 第13页 |
第五节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3-14页 |
一、创新点 | 第13页 |
二、难点 | 第13-14页 |
第六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影响 | 第16-26页 |
第一节 1902前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16-18页 |
一、我国古代类似基础美术教育的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16-17页 |
二、1840-1902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清末(1902-1912)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18-22页 |
一、仿照日本的《钦定学堂章程》下的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18-21页 |
二、仿照日本的《奏定学堂章程》下的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21-22页 |
第三节 1912-1927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22-25页 |
一、学习德国的“美育”理念 | 第22-23页 |
二、受“美育”影响的民国中小学校则下的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23页 |
三、主张“鉴赏”的《壬戌学制》下的基础美术教育政策及教育理念 | 第23-2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1902-1927师范学校、高等学校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影响 | 第26-37页 |
第一节 1902前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 | 第26-27页 |
第二节 1902-1912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 | 第27-30页 |
一、1902-1912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的办校思想 | 第27-28页 |
二、1902-1912师范学校、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情况 | 第28-29页 |
三、1902-1912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走向 | 第29-30页 |
第三节 1912-1927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 | 第30-35页 |
一、1912-1927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办校思想 | 第31页 |
二、1912-1927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情况 | 第31-34页 |
三、1912-1927的师范学校、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走向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及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37-46页 |
第一节 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办学情况及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37-39页 |
一、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办学情况介绍 | 第37-38页 |
二、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办学情况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1902-1927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与当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比较 | 第39-42页 |
一、教学目的之比较 | 第39-40页 |
二、上课模式和教学内容之比较 | 第40页 |
三、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详细课程规划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40-42页 |
第三节 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教材、教具、教法及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 第42-44页 |
一、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教材、教具、教法情况介绍 | 第42-44页 |
二、1902-1927基础美术教育教材、教具、教法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 第4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