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一、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 第9页 |
二、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9-10页 |
三、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语文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一、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第四节 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一、研究范围 | 第20-2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3-24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24页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24-25页 |
第一章 诗歌的语音教学 | 第25-55页 |
第一节 平仄与押韵 | 第26-40页 |
一、平仄 | 第26-31页 |
二、押韵 | 第31-40页 |
第二节 双声与叠韵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节奏与节拍 | 第41-47页 |
一、古代诗歌的节奏与节拍 | 第42-45页 |
二、现代诗歌的节奏与节拍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叠音 | 第47-52页 |
一、AA式叠音 | 第47-49页 |
二、ABB式叠音 | 第49-50页 |
三、AABB式叠音 | 第50-51页 |
四、ABAB式叠音 | 第51-52页 |
第五节 诗歌的语音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究 | 第52-54页 |
一、诗歌语音教学现状 | 第52-53页 |
二、诗歌语音教学策略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二章 诗歌的词语教学 | 第55-79页 |
第一节 诗歌意象词语的分类 | 第55-60页 |
一、自然类意象词语 | 第56-58页 |
二、社会类意象词语 | 第58-59页 |
三、神话类意象词语 | 第59-60页 |
第二节 诗歌意象词语的分析 | 第60-72页 |
一、诗歌自然类意象词语分析 | 第60-67页 |
二、诗歌社会类意象词语分析 | 第67-70页 |
三、诗歌神话类意象词语分析 | 第70-72页 |
第三节 诗歌炼字艺术 | 第72-76页 |
一、“炼”动词 | 第73-74页 |
二、“炼”形容词 | 第74-75页 |
三、“炼”数量词 | 第75-76页 |
第四节 诗歌的词语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究 | 第76-78页 |
一、诗歌词语教学现状 | 第76-77页 |
二、诗歌词语教学策略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三章 诗歌的修辞教学 | 第79-92页 |
第一节 比喻修辞文本 | 第80-83页 |
一、比喻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运用 | 第80-82页 |
二、比喻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修辞效果 | 第82-83页 |
第二节 对偶修辞文本 | 第83-86页 |
一、对偶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运用 | 第83-85页 |
二、对偶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修辞效果 | 第85-86页 |
第三节 排比修辞文本 | 第86-88页 |
一、排比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运用 | 第86-88页 |
二、排比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修辞效果 | 第88页 |
第四节 夸张修辞文本 | 第88-90页 |
一、夸张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运用 | 第88-89页 |
二、夸张修辞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中的修辞效果 | 第89-90页 |
第五节 诗歌的修辞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究 | 第90-91页 |
一、诗歌修辞教学现状 | 第90-91页 |
二、诗歌修辞教学策略 | 第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四章 诗歌教学设计案例举隅 | 第92-101页 |
第一节 案例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第92-97页 |
第二节 案例二:《声声慢》教学设计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语 | 第101-104页 |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价值 | 第101-103页 |
二、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和诗歌教学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附录 | 第110-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