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8-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一) 国外 | 第9-12页 |
(二) 国内 | 第12-14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 中小学教师 | 第14页 |
(二) 初任教师入职培训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文献法 | 第15页 |
(二) 历史法 | 第15页 |
(三) 访谈法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美国初任教师的入职培训 | 第17-34页 |
一、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依据 | 第17-20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二) 实践依据 | 第18-20页 |
二、美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发展 | 第20-21页 |
(一) 初步发展 | 第20页 |
(二) 迅速发展 | 第20-21页 |
(三) 改革完善 | 第21页 |
三、美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施 | 第21-29页 |
(一) 招聘初任教师 | 第21-22页 |
(二) 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模式 | 第22-27页 |
(三) 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评价 | 第27-29页 |
四、美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实施的效果 | 第29-31页 |
(一) 初任教师流失率减少 | 第29-30页 |
(二) 提高了教师质量 | 第30页 |
(三) 提高了学生质量 | 第30-31页 |
五、美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特点 | 第31-34页 |
(一) 通过立法保障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施 | 第31页 |
(二) 严选指导教师 | 第31-32页 |
(三) 创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 | 第32-33页 |
(四) 有效的评价机制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 美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对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启示 | 第34-41页 |
一、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现状 | 第34-35页 |
(一) 入职培训模式 | 第34页 |
(二) 入职培训内容及要求 | 第34-35页 |
(三) 入职培训考核 | 第35页 |
二、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中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 缺少支持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6页 |
(二) 缺少明确的初任教师入职标准 | 第36页 |
(三) 培训内容单一、陈旧 | 第36-37页 |
(四) 培训后的考核形式单一 | 第37页 |
三、美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1页 |
(一) 健全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法律体系 | 第38页 |
(二) 严选初任教师入职培训中的指导教师 | 第38页 |
(三) 建立中小学与高校合作的初任教师培训机制 | 第38-39页 |
(四) 完善公平、透明的初任教师入职培训评价体系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