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2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提出:基于中石油经营者监管现状 | 第10-21页 |
·公司简介与行业背景 | 第10页 |
·中石油人力资源状况 | 第10-11页 |
·中石油经营者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中石油经营者监管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13-16页 |
·宁波港公司简介与行业背景 | 第16-17页 |
·宁波港人力资源状况 | 第17页 |
·宁波港经营者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宁波港经营者监管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2 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管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25-31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现代产权理论 | 第27-28页 |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 第28-30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0-31页 |
3 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管演变与现状 | 第31-42页 |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管的演变 | 第31-33页 |
·放权让利阶段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管 | 第31-32页 |
·承包责任制阶段国有企业经济中监管 | 第32-33页 |
·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管 | 第33页 |
·"新国企"的产生、定义、特征及分类 | 第33-37页 |
·"新国企"的产生 | 第33-34页 |
·"新国企"的定义 | 第34页 |
·"新国企"的特征 | 第34-36页 |
·"新国企"的分类 | 第36-37页 |
·"新国企"经营者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37-42页 |
·"新国企"经营者的外部监管 | 第37-38页 |
·"新国企"经营者的内部监管 | 第38-39页 |
·"新国企"经营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9-42页 |
4 "新国企"经营者监管体制改进 | 第42-56页 |
·借鉴与启示:其他国家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分析 | 第42-46页 |
·美国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 第42-43页 |
·法国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 第43页 |
·德国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 第43-44页 |
·日本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 第44-45页 |
·新加坡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 第45页 |
·他国经验对我国"新国企"监管体制的借鉴与启示 | 第45-46页 |
·"新国企"经营者监管体制改进思路 | 第46-54页 |
·对国有资产实行法制化、合同化管理,推进股权结构的合理化 | 第46-47页 |
·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管组织体系,实现监管主体相互协调 | 第47-49页 |
·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 第49页 |
·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监管制衡控制 | 第49-50页 |
·建立规制大股东控制的制度环境,控制权力滥用 | 第50-51页 |
·强化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 第51-53页 |
·加强经营者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信托责任 | 第53-54页 |
·基于中石油和宁波港经营者的监管体制的评价 | 第54-56页 |
5 "新国企"经营者监管模式优化 | 第56-69页 |
·发达国家监管国有企业的五种模式 | 第56-60页 |
·我国国有企业监管模式 | 第60-64页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第61-63页 |
·国有控股公司 | 第63页 |
·国有企业 | 第63-64页 |
·"新国企"经营者监管模式的优化设计 | 第64-67页 |
·经济目标型"新国企"经营者监管模式及优化设计 | 第64-66页 |
·社会目标型"新国企"经营者监管模式及优化设计 | 第66-67页 |
·混合目标型"新国企"经营者监管模式及优化设计 | 第67页 |
·基于中石油和宁波港经营者监管模式的评价 | 第67-69页 |
6 结论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