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7页 |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8页 |
0.1.1 选题理由 | 第8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8页 |
0.2 研究概述 | 第8-15页 |
0.2.1 汉语方位介词框架研究概述 | 第8-13页 |
0.2.2 英语方位介词的本体研究 | 第13页 |
0.2.3 汉英对比研究 | 第13-15页 |
0.3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3.1 本文研究目标 | 第15页 |
0.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4 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在X上”和“在X下”的句法语义分析 | 第17-23页 |
1.1 “在X上”的分析 | 第17-20页 |
1.1.1 “在X上”的句法分析 | 第17-18页 |
1.1.2 “在X上”的语义分析 | 第18-20页 |
1.2 “在X下”的分析 | 第20-23页 |
1.2.1 “在X下”的句法分析 | 第20页 |
1.2.2 “在X下”的语义分析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汉译英中“在X上”和“在X下”的翻译 | 第23-39页 |
2.1 汉译英中“在X上”的翻译 | 第23-33页 |
2.1.1 汉译英中“在X上”翻译为英语介词 | 第23-30页 |
2.1.2 汉译英中“在X上”翻译为其他形式 | 第30-32页 |
2.1.3 “在X上”的增译和减译 | 第32-33页 |
2.2 汉译英中“在X下”的翻译 | 第33-38页 |
2.2.1 汉译英中“在X下”翻译为英语介词 | 第33-36页 |
2.2.2 汉译英中“在X下”翻译为其他形式 | 第36-37页 |
2.2.3 “在X下”的增译和减译 | 第37-38页 |
2.3 汉译英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英译汉中“在X上”和“在X下”的翻译 | 第39-54页 |
3.1 英译汉中“在X上”的翻译 | 第39-48页 |
3.1.1 英译汉中英语介词翻译为“在X上” | 第39-44页 |
3.1.2 英译汉中介词外的其他形式翻译为“在X上” | 第44-47页 |
3.1.3 英语翻译为“在X上”过程中的增译和减译 | 第47-48页 |
3.2 英译汉中“在X下”的翻译 | 第48-53页 |
3.2.1 英译汉中英语介词翻译为“在X下” | 第48-51页 |
3.2.2 英译汉中介词外的其他形式翻译为“在X下” | 第51-53页 |
3.2.3 英语翻译为“在X下”过程中的增译和减译 | 第53页 |
3.3 英译汉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在X上”和“在X下”的汉-英、英-汉对比 | 第54-65页 |
4.1 介词的对比分析 | 第55-61页 |
4.1.1 “在X上”介词的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4.1.2 “X下”介词的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4.2 其他形式的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4.2.1 “在X上”其他形式的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4.2.2 “在X下”其他形式的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4.3 增译减译的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4.3.1 “在X上”的增译减译对比分析 | 第63页 |
4.3.2 “在X下”的增译减译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