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 第11-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文本细读法概念界定及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 第16-20页 |
2.1 文本细读法 | 第16页 |
2.2 文言文教学 | 第16页 |
2.3 文本细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 第16-20页 |
2.3.1 培养学生综合审美素养 | 第16-17页 |
2.3.2 锤炼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 第17-19页 |
2.3.3 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积极性 | 第19页 |
2.3.4 使教学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调查设计、案例及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0-30页 |
3.1 调查设计 | 第20页 |
3.2 案例分析 | 第20-25页 |
3.2.1 案例 1:细读文本,融入课外资源—《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 | 第20-22页 |
3.2.2 案例 2:细品语言,品析人物塑造—《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片段 | 第22-23页 |
3.2.3 案例 3:细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片段 | 第23-25页 |
3.3 文本细读法在文言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3.1 诵读吟咏应用不足 | 第25-26页 |
3.3.2 空白联想能力低下 | 第26-27页 |
3.3.3 对比分析方法未掌握 | 第27页 |
3.3.4 探究质疑水平不高 | 第27-28页 |
3.4 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3.4.1 教师应用教法的指导性不强 | 第28-29页 |
3.4.2 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差 | 第29页 |
3.4.3 对文本细读的真正价值未掌握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文本细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 第30-38页 |
4.1 诵读吟咏,内化于心 | 第30-31页 |
4.1.1 要求学生对目前文言文文言文中的背景知识予以拓展性认知 | 第30-31页 |
4.1.2 引导学生在品读文言文语言的基础上领悟文本中的人文精神 | 第31页 |
4.2 空白联想,激发情感 | 第31-32页 |
4.2.1 精细诵读 | 第31-32页 |
4.2.2 小组演绎 | 第32页 |
4.3 对比分析,揣摩文本 | 第32-34页 |
4.3.1 明确文言文细读主题,引导学生合理预习 | 第32-34页 |
4.3.2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强化对课堂的驾驭与控制能力 | 第34页 |
4.4 探究质疑,深入思考 | 第34-38页 |
4.4.1 创设课堂辩论的情境 | 第35-36页 |
4.4.2 应用探究法,鼓励质疑 | 第36页 |
4.4.3 探索科学文言文细读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质疑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