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一) 本着所有幼儿都能学习的信念 | 第8页 |
(二) 研究者个人兴趣的使然以及在实习中的所看所思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7页 |
(一) 关于融合教育理念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关于融合教育相关举措的研究 | 第10-12页 |
(三) 关于融合教育实施影响因素或困境的研究 | 第12-15页 |
(四) 关于融合教育实施现状及策略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五) 关于特殊需要儿童在园生活状况的个案研究 | 第16-17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四、相关概念说明 | 第22-24页 |
(一) 融合教育 | 第22页 |
(二) 学前融合保教 | 第22-23页 |
(三) 特殊需要儿童 | 第23页 |
(四) 自闭症儿童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特殊需要儿童在园生活状况分析 | 第24-31页 |
一、晨间活动中“孤独的背影” | 第24-25页 |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独自出走”到图书区 | 第25-27页 |
(一) 撕绘本、撕小海报 | 第25-26页 |
(二) 翻看绘本故事书 | 第26-27页 |
三、游戏分享交流中“独自搭积木” | 第27-28页 |
四、过渡环节中“身在曹营,心在游离” | 第28-29页 |
五、午饭时“抓别人的饭菜” | 第29页 |
六、离园时“鞋子不翼而飞”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特殊需要儿童在园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一、内部原因 | 第31-34页 |
(一) 特殊需要儿童本身具有的特殊性 | 第31-32页 |
(二) 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背景 | 第32-34页 |
二、外部原因 | 第34-38页 |
(一) “班级人数太多,任务太繁重”:精力有限 | 第34-35页 |
(二) “我们还没有利用政策和资源”:园部领导表示还未重视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班级教师的应对态度和策略 | 第38-46页 |
一、“既来之、则安之”:无能为力下保有的态度 | 第38-40页 |
(一) “来,我就接纳”:情感上与现实的和解 | 第38-39页 |
(二) “只能保证不出事”:重点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安全 | 第39-40页 |
二、补位和陪读:力所能及的应对策略 | 第40-46页 |
(一) “尽量找机会引导”: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性引导 | 第40-42页 |
(二) “没办法哎,我就经常参与进来”:保育员的补位 | 第42-43页 |
(三) “让家长来陪”:家长的陪读 | 第43-46页 |
第五章 讨论与教育建议 | 第46-50页 |
一、讨论 | 第46-47页 |
(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第46页 |
(二) 术业有专攻? | 第46-47页 |
二、教育建议 | 第47-50页 |
(一) 家长必为:科学对待、积极配合 | 第47页 |
(二) 园所可为:尽量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需求 | 第47-49页 |
(三) 政府应为:健全政策立法与经费投入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一: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表 | 第53-54页 |
附录二: 观察记录表 | 第54-55页 |
附录三: 编码示例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