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水动力噪声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螺旋桨产生 | 第11-12页 |
1.2.2 螺旋桨动量理论 | 第12-14页 |
1.2.3 螺旋桨升力线理论 | 第14页 |
1.2.4 螺旋桨升力面理论 | 第14-15页 |
1.2.5 螺旋桨面元法 | 第15页 |
1.2.6 计算流体力学 | 第15-16页 |
1.3 螺旋桨水动力噪声特性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1 声学理论 | 第16-17页 |
1.3.2 气动声类比理论 | 第17-18页 |
1.3.3 计算流体动力声学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螺旋桨水动力特性与辐射噪声特性数学模型 | 第20-39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20-31页 |
2.2.1 流体理论 | 第20-23页 |
2.2.2 诱导速度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螺旋桨理论 | 第24-27页 |
2.2.4 螺旋桨无量纲分析 | 第27-28页 |
2.2.5 声学理论 | 第28-31页 |
2.3 力学模型 | 第31-38页 |
2.3.1 湍流模型 | 第32-33页 |
2.3.2 声学模型 | 第33-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螺旋桨水动力特性仿真方法研究 | 第39-58页 |
3.1 概述 | 第39页 |
3.2 模型建立 | 第39-42页 |
3.2.1 流体区域建立 | 第39-40页 |
3.2.2 网格单元的离散 | 第40-41页 |
3.2.3 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3.3 湍流模型选取 | 第42-53页 |
3.3.1 标准k-ε两方程模型 | 第42-44页 |
3.3.2 RNG k-ε模型 | 第44-46页 |
3.3.3 带旋流修正的k-ε模型 | 第46-47页 |
3.3.4 SST k-ω模型 | 第47-49页 |
3.3.5 LES模型 | 第49-51页 |
3.3.6 湍流模型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3.4 流体区域及网格数量模型研究 | 第53-57页 |
3.4.1 边界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54页 |
3.4.2 流体区域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3 螺旋桨表面网格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4 模型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螺旋桨水动力特性 | 第58-86页 |
4.1 概述 | 第58-59页 |
4.2 螺旋桨激振力 | 第59-62页 |
4.3 螺旋桨水动力特性 | 第62-79页 |
4.3.1 螺旋桨推力特性 | 第63-67页 |
4.3.2 螺旋桨水平力及垂向力特性 | 第67-73页 |
4.3.3 螺旋桨转矩特性 | 第73-77页 |
4.3.4 螺旋桨水平弯矩及垂向弯矩特性 | 第77-78页 |
4.3.5 速度特性 | 第78-79页 |
4.4 轴系与桨的耦合作用对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79-85页 |
4.4.1 轴系模态分析 | 第80-81页 |
4.4.2 轴系谐响应分析 | 第81-82页 |
4.4.3 螺旋桨推力特性 | 第82-83页 |
4.4.4 螺旋桨横向力特性 | 第83-84页 |
4.4.5 螺旋桨转矩特性 | 第84-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螺旋桨辐射噪声特性 | 第86-109页 |
5.1 概述 | 第86-87页 |
5.2 螺旋桨表面声辐射特性 | 第87-88页 |
5.3 总声压级指向性 | 第88-100页 |
5.3.1 水平面声压指向性 | 第89-93页 |
5.3.2 垂直面声压指向性 | 第93-94页 |
5.3.3 桨盘面声压指向性 | 第94-100页 |
5.4 总声压级分布特性 | 第100-108页 |
5.4.1 声压轴向分布特性 | 第100-104页 |
5.4.2 声压水平分布特性 | 第104-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