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一) 数学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趋势 | 第8页 |
(二) 新加坡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第8页 |
(三) 丰富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需要 | 第8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8-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的研究 | 第10-12页 |
(一) 中外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小学数学教材不同版本比较的研究 | 第12页 |
二、小学数学“平面图形面积”比较的研究 | 第12-16页 |
(一) 平行四边形教材研究 | 第12-13页 |
(二) 三角形面积教材研究 | 第13页 |
(三) 圆面积教材研究 | 第13-16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16页 |
(三) 内容分析法 | 第16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一)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二) 研究的区域对象 | 第16页 |
(三) 研究教材对象 | 第16-17页 |
三、论文的框架 | 第17-19页 |
第四章 两国小学数学教材“图形的面积”内容比较的结果 | 第19-41页 |
一、中新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的面积”的课程标准比较 | 第19-23页 |
(一) 中新小学数学总目标比较 | 第19-21页 |
(二) 中新小学数学“图形的面积”具体目标比较 | 第21-23页 |
二、中新小学数学“图形的面积”内容分布的比较 | 第23-25页 |
三、“图形的面积”概念的比较 | 第25-26页 |
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比较 | 第26-32页 |
(一) 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比较 | 第26-31页 |
(二)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比较 | 第31页 |
(三) 物体表面积计算的比较 | 第31页 |
(四)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比较 | 第31-32页 |
五、中新小学数学教材“图形的面积”编排特点的比较 | 第32-34页 |
六、中新小学数学教材中栏目设置的比较 | 第34-36页 |
七、中新小学数学教材“图形的面积”例题比较 | 第36-39页 |
(一) 例题插图呈现的比较 | 第36-37页 |
(二) 例题中知识点数目的比较 | 第37-38页 |
(三) 例题数量的比较 | 第38-39页 |
八、中新小学数学教材“图形的面积”习题设置的比较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1-45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一) 教材课程目标上,苏教版侧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第41页 |
(二) 在教材编排上,苏教版的编排结构更加严密紧凑 | 第41-42页 |
(三) 教材设置上,MC版更注重给予学生理解问题的空间 | 第42页 |
(四) 习题设置上,苏教版的题目更加具有情景化特点 | 第42页 |
二、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图形的面积”内容编写的建议 | 第42-45页 |
(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上应增加例题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 第43页 |
(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上应提升对知识难点关键处的引导性 | 第43-44页 |
(三)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上要注重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时间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