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一) 前期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成果 | 第9-15页 |
(二) 研究述评 | 第15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理性思考 | 第17-27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 教学 | 第17页 |
(二) 汉语拼音教学 | 第17-18页 |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18页 |
(二) 学习顺向迁移理论 | 第18-19页 |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 | 第19-20页 |
(一) 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 第19页 |
(二) 帮助学生学说普通话 | 第19页 |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第19-20页 |
四、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 第20-27页 |
(一) 教学目标的要求 | 第20-21页 |
(二) 教学内容的要求 | 第21-27页 |
第二章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以Y小学为例 | 第27-39页 |
一、汉语拼音教学目标的调查 | 第27-28页 |
二、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组织的调查 | 第28-30页 |
三、汉语拼音教学环节的调查 | 第30-33页 |
四、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查 | 第33-36页 |
五、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调查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一、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一) 教师表述教学目标欠妥当 | 第39页 |
(二) 教师设计目标时参与度不强 | 第39-40页 |
(三) 组织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 第40页 |
(四) 拼读音节和发音部位训练欠缺 | 第40-41页 |
(五) 教学方法形式化 | 第41-42页 |
(六) 教具种类单一 | 第42页 |
(七) 音节读音准确性欠缺 | 第42-43页 |
二、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3-45页 |
(一) 教师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 | 第43页 |
(二) 学生受入学前启蒙教育的影响 | 第43页 |
(三) 学生受当地方言的影响 | 第43-44页 |
(四) 教师未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改进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对策 | 第45-52页 |
一、制定合理的汉语拼音教学目标 | 第45页 |
(一) 钻研拼音课标,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第45页 |
(二) 提高参与度,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 第45页 |
二、恰当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 第45-46页 |
(一) 注重内容整合,缩短教学时间 | 第45-46页 |
(二) 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 | 第46页 |
三、完善教学环节 | 第46-47页 |
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 第47-49页 |
(一) 听读结合,学习单韵母 | 第48页 |
(二) 联系旧知,学习复韵母 | 第48页 |
(三) 遵循规律,学习声母和两拼音节 | 第48-49页 |
(四) 利用迁移,学习三拼音节 | 第49页 |
五、设计多样化的教具 | 第49-50页 |
(一) 拼音大转盘 | 第49-50页 |
(二) 拼读音乐盒 | 第50页 |
(三) 拼音识字宝典 | 第50页 |
六、多种渠道巩固教学效果 | 第50-52页 |
(一) 注重平时积累 | 第50-51页 |
(二) 在家里创造拼音学习的环境 | 第51页 |
(三) 在教室中营造拼音学习的环境 | 第51页 |
(四) 以优带差提高教学效果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