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1.3.1 对“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2 对“课程实施”的界定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5 研究的思路 | 第19-21页 |
1.5.1 调查研究的对象 | 第19-20页 |
1.5.2 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 第20页 |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四川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 | 第21-40页 |
2.1 课程设置情况 | 第21-24页 |
2.1.1 高中美术课的开课率 | 第21-22页 |
2.1.2 美术课学分管理实施情况 | 第22页 |
2.1.3 美术模块开设和选修情况 | 第22-24页 |
2.2 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情况 | 第24-25页 |
2.2.1 美术师资配备情况 | 第24页 |
2.2.2 美术教学设备和器材的配置情况 | 第24-25页 |
2.3 教材使用情况 | 第25-26页 |
2.3.1 师生对美术教材的看法 | 第25-26页 |
2.3.2 教师处理教材的情况 | 第26页 |
2.4 教学实施情况 | 第26-30页 |
2.4.1 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 第26-28页 |
2.4.2 多媒体使用情况 | 第28-29页 |
2.4.3 教与学的方式 | 第29-30页 |
2.4.4 校本课程开发情况 | 第30页 |
2.5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情况 | 第30-33页 |
2.5.1 校内美术课程资源配备与使用情况 | 第30-31页 |
2.5.2 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情况 | 第31-32页 |
2.5.3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情况 | 第32-33页 |
2.6 教学评价 | 第33-35页 |
2.6.1 学生的学习评价 | 第33-34页 |
2.6.2 教师的教学评价 | 第34-35页 |
2.7 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35-38页 |
2.7.1 教师培训情况 | 第35-37页 |
2.7.2 教师教研情况 | 第37-38页 |
2.8 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情况 | 第38-40页 |
2.8.1 学校、教师对高中美术新课改的态度和看法 | 第38-39页 |
2.8.2 教师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把握情况 | 第39-40页 |
3 四川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40-53页 |
3.1 四川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中取得的成果 | 第40-42页 |
3.1.1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 | 第40-41页 |
3.1.2 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情况较以往有所好转 | 第41页 |
3.1.3 教与学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 第41页 |
3.1.4 评价方式与依据有所改变 | 第41-42页 |
3.1.5 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情况良好 | 第42页 |
3.2 四川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50页 |
3.2.1 美术新课程实施进度趋于缓慢 | 第42-43页 |
3.2.2 美术课程资源不足 | 第43-45页 |
3.2.3 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 | 第45-47页 |
3.2.4 美术教学评价仍是薄弱环节 | 第47-48页 |
3.2.5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 第48-49页 |
3.2.6 美术新课程实施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 | 第49-50页 |
3.3 四川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0-53页 |
3.3.1 社会各界对美术课程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 第50页 |
3.3.2 美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第50-51页 |
3.3.3 教师专业能力未能满足教学需求 | 第51页 |
3.3.4 教学评价观念陈旧 | 第51-52页 |
3.3.5 教师培训实施的执行力度不够 | 第52-53页 |
4 改进措施与建议 | 第53-60页 |
4.1 革新认识,强化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绩效考评制度 | 第53-54页 |
4.2 加大美术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教学设施建设 | 第54页 |
4.3 提升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 第54-55页 |
4.4 利用社会师资,建立美术教师跨校任教制度 | 第55-56页 |
4.5 利用四川本土地方资源,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 | 第56-57页 |
4.6 以多样的课程类型为基础,构建单元化高中美术教学模式 | 第57页 |
4.7 制定科学的评价工具,完善高中美术课程的师生评价体系 | 第57-59页 |
4.8 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强化培训的辐射作用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