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清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2.2 企业协同研发风险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3 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4 现有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技术路线图、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特征及风险评估框架分析 | 第19-30页 |
2.1 航空复杂产品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2.2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模式特征分析 | 第20-25页 |
2.2.1 航空复杂产品研发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2.2.2 传统“制-供”模式与“主-供”模式差异分析 | 第21-22页 |
2.2.3 航空复杂产品主制造供应商协同研发的博弈分析 | 第22-25页 |
2.3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评估框架分析 | 第25-30页 |
2.3.1 项目风险管理分析过程 | 第25-27页 |
2.3.2 基于输入——输出的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评估框架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识别 | 第30-46页 |
3.1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识别的原则与方法 | 第30-32页 |
3.1.1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识别的原则 | 第30-31页 |
3.1.2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31-32页 |
3.2 航空复杂产品研发初始风险因素识别 | 第32-34页 |
3.2.1 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32-33页 |
3.2.2 专家访谈 | 第33-34页 |
3.3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34-40页 |
3.3.1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 | 第34页 |
3.3.2 项目分析 | 第34-36页 |
3.3.3 因子分析 | 第36-39页 |
3.3.4 信度分析 | 第39-40页 |
3.4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要素分析 | 第40-46页 |
3.4.1 外部环境风险 | 第40-41页 |
3.4.2 协同关系风险 | 第41-42页 |
3.4.3 研发流程风险 | 第42页 |
3.4.4 战略管理风险 | 第42-43页 |
3.4.5 研发技术风险 | 第43-44页 |
3.4.6 组织管理风险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评价 | 第46-59页 |
4.1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第46-47页 |
4.2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评价方法与步骤 | 第47-52页 |
4.2.1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47-48页 |
4.2.2 基于 TFN-GCE 评价法的风险评价计算步骤 | 第48-52页 |
4.3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项目风险评价应用研究 | 第52-59页 |
4.3.1 基于 TFN-GCE 评价法的风险计算过程及结果 | 第52-57页 |
4.3.2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风险模拟与调控 | 第59-67页 |
5.1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因果关系和流图分析 | 第59-60页 |
5.2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模型及调控策略分析 | 第60-62页 |
5.2.1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后果模型分析 | 第60-61页 |
5.2.2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调控策略 | 第61-62页 |
5.3 航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风险调控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4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75-76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