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癌”词汇构式多维考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选题缘由与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0.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0.1.2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2.1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页 |
0.2.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0.3.1 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4 本文创新点及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0.4.1 本文创新点 | 第14页 |
0.4.2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1章 “X癌”的义变 | 第15-20页 |
1.1 语素“癌”的本义 | 第15页 |
1.2 “X癌”的发展源流 | 第15-16页 |
1.3 “X癌”的比喻义 | 第16-17页 |
1.4 “X癌”新词新义 | 第17-20页 |
第2章 “X癌”词汇构式及其构式义 | 第20-30页 |
2.1 “X癌”词汇构式 | 第20-21页 |
2.2 构件分析 | 第21-26页 |
2.2.1 变项“X” | 第21-24页 |
2.2.1.1 “NP+癌” | 第22-23页 |
2.2.1.2 “VP+癌” | 第23-24页 |
2.2.1.3 “AP+癌” | 第24页 |
2.2.2 常项“癌” | 第24-26页 |
2.3 “X癌”词汇构式义及其特征 | 第26-30页 |
2.3.1 “X癌”词汇构式义 | 第26页 |
2.3.2 构式义中的高量程度相对性 | 第26-27页 |
2.3.3 构式义中的构式压制性 | 第27-30页 |
第3章 “X癌”词汇构式的句法特点 | 第30-35页 |
3.1 “X癌”构式的内部句法结构 | 第30页 |
3.2 “X癌”构式的句法分析 | 第30-32页 |
3.2.1 “X癌”构式的句法分布 | 第30-31页 |
3.2.2 “X癌”构式在句中单独出现 | 第31-32页 |
3.3 “X癌”的组配框架类型 | 第32-35页 |
3.3.1 前加式 | 第32-33页 |
3.3.1.1 名词性前加成分 | 第32页 |
3.3.1.2 动词性前加成分 | 第32-33页 |
3.3.2 后加式 | 第33页 |
3.3.2.1 名词性后加成分 | 第33页 |
3.3.2.2 动词性后加成分 | 第33页 |
3.3.3 前加后加式 | 第33-35页 |
第4章 “X癌”词汇构式的话语功能和语用价值 | 第35-42页 |
4.1 “X癌”词汇构式的话语功能 | 第35-38页 |
4.1.1 夸张描写 | 第35-36页 |
4.1.2 程度评价 | 第36-37页 |
4.1.3 类化概括 | 第37-38页 |
4.2 “X癌”词汇构式的语用价值 | 第38-40页 |
4.2.1 拓宽表达空间 | 第38-39页 |
4.2.2 丰富汉语词汇 | 第39-40页 |
4.3 “X癌”与“X症”类义词汇构式的语用比较 | 第40-42页 |
第5章 “X癌”词汇构式衍生机制及成长趋势预测 | 第42-51页 |
5.1 “X癌”词汇构式衍生机制 | 第42-49页 |
5.1.1 新奇隐喻基础 | 第42-44页 |
5.1.2 语言模因效应 | 第44-46页 |
5.1.3 语义泛化机制 | 第46-48页 |
5.1.4 社会文化动因 | 第48-49页 |
5.2 “X癌”词汇构式成长趋势预测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