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智能评阅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形成性评价反馈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智能评阅系统中形成性评价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3-3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33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33-35页 |
二、过程写作法理论 | 第35页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35-36页 |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主题的关系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形成性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 第38-50页 |
第一节 制约形成性评价反馈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一、反馈的时机 | 第38-39页 |
二、反馈的方式 | 第39-40页 |
三、提供多少反馈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构建外语作文智能评阅系统形成性评价反馈机制 | 第41-49页 |
一、提供个性化评价反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第43-45页 |
二、建立档案袋,规范反馈用语,设计合理评价标准和指标 | 第45-48页 |
三、强调学生的反馈主体地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第一节 形成性评价反馈内容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理论验证结果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实证研究 | 第53-56页 |
一、信度研究 | 第53-55页 |
二、效度研究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6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 第58-60页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