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本文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4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 第13-15页 |
1.4.1 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界定 | 第13-14页 |
1.4.2 本研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 第14-15页 |
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习情况调查及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 第15-34页 |
2.1 问卷对象及题目组成 | 第15页 |
2.1.1 调查对象 | 第15页 |
2.1.2 题目组成 | 第15页 |
2.2 调查分析 | 第15-25页 |
2.2.1 基本情况 | 第16-19页 |
2.2.2 物理学习情况分析 | 第19-22页 |
2.2.3 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2.3 调查问卷小结 | 第25页 |
2.4 走访调查 | 第25-29页 |
2.4.1 基诺山基诺族乡走访调查 | 第26-27页 |
2.4.2 曼回索傣族村寨走访调查 | 第27页 |
2.4.3 布朗山布朗族乡走访调查 | 第27-28页 |
2.4.4 打洛中学、打洛中心小学走访调查 | 第28页 |
2.4.5 勐海县勐遮镇和尚学生走访调查 | 第28-29页 |
2.5 物理学困生成因 | 第29-34页 |
2.5.1 缺乏物理学习兴趣,畏惧心理严重 | 第29-30页 |
2.5.2 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主动 | 第30页 |
2.5.3 教师教学方法不合适 | 第30-31页 |
2.5.4 对物理学科或物理老师有偏见 | 第31页 |
2.5.5 自制力差,物理学习缺乏动力 | 第31-32页 |
2.5.6 汉语水平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第32页 |
2.5.7 和尚学生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 | 第32-34页 |
3 边疆少数民族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 第34-40页 |
3.1 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 第34-35页 |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 第35-36页 |
3.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 第36-37页 |
3.4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 第37页 |
3.5 加强管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 | 第37-38页 |
3.6 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 第38页 |
3.7 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 | 第38-40页 |
4 策略的实施与案例 | 第40-47页 |
4.1 布朗族学困生岩温叫 | 第40-41页 |
4.2 结合西双版纳特色进行教学 | 第41-42页 |
4.3 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 第42-45页 |
4.4 策略的实施与效果 | 第45-47页 |
5 反思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