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教学有待正本清源--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的比较及所带来的教学启示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论 | 第9-15页 |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原始绘画的魅力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浑沌神秘的原始思维 | 第15-18页 |
一、原发性思维 | 第15-16页 |
二、传承性思维 | 第16-17页 |
三、审美性思维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多元形态的原始绘画 | 第18-25页 |
一、影像形 | 第21-22页 |
二、夸张、整合形 | 第22-23页 |
三、抽象形(装饰形)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的比较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审美心理的比较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艺术思维的比较 | 第27-30页 |
第三节 视觉表现的比较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儿童绘画相似于原始绘画所带来的教学启示 | 第34-51页 |
第一节 遵循童心的视觉思维方式引导 | 第35-41页 |
一、观察中包含直觉的教学课例与评析 | 第35-38页 |
二、想象中包含创造的教学课例与评析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因材施教”的童趣绘画创作 | 第41-51页 |
一、幻想写实方式的教学课例与评析 | 第41-43页 |
二、情感影态方式的教学课例与评析 | 第43-45页 |
三、夸张变形方式的教学课例与评析 | 第45-47页 |
四、几何装饰方式的教学课例与评析 | 第47-48页 |
五、象征符号方式的教学课例与评析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