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2 发动机余热能量回收相关技术 | 第14-17页 |
1.2.1 热电技术 | 第14-15页 |
1.2.2 余热制冷技术 | 第15-16页 |
1.2.3 动力涡轮技术 | 第16页 |
1.2.4 朗肯循环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基于朗肯循环回收发动机余热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 玉柴基于朗肯循环的余热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状况 | 第18-22页 |
1.4.1 玉柴余热能量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2 发动机主要结构及性能参数 | 第19页 |
1.4.3 玉柴朗肯循环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试验结果 | 第19-22页 |
1.5 本文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膨胀机技术研究 | 第24-28页 |
2.1 活塞式膨胀机 | 第24-25页 |
2.2 透平式膨胀机 | 第25-26页 |
2.3 螺杆式膨胀机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朗肯循环的活塞式膨胀机性能研究 | 第28-40页 |
3.1 入口条件对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 进排气相位对性能的影响 | 第30-37页 |
3.2.1 IVC对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IVO对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3 EVC对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4 EVO对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活塞式膨胀机压缩比对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活塞式膨胀机设计研究开发 | 第40-53页 |
4.1 活塞式膨胀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41-42页 |
4.2 活塞式膨胀机布置设计 | 第42-51页 |
4.2.1 原型机轮廓扫描及测绘 | 第42-43页 |
4.2.2 缸盖布置 | 第43-45页 |
4.2.3 配气机构布置 | 第45-49页 |
4.2.4 凸轮轴布置设计 | 第49页 |
4.2.5 缸盖罩及其他附件布置设计 | 第49-51页 |
4.3 膨胀机详细设计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膨胀机配气机构动力学运动学分析 | 第53-59页 |
5.1 参数及零部件代号 | 第53页 |
5.2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5.3 运动学计算结果 | 第54-55页 |
5.4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活塞式膨胀机性能试验研究开发 | 第59-68页 |
6.1 余热能量回收系统搭建 | 第59-61页 |
6.1.0 试验对象 | 第59-60页 |
6.1.1 6T发动机主要配置表 | 第60页 |
6.1.2 试验条件 | 第60-61页 |
6.2 性能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6.3 性能试验数据研究分析及结论 | 第62-6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