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构启动范式下大学生自我建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当代双文化背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2.1 国内外自我建构理论研究 | 第10-14页 |
2.1.1 国外独立型与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 | 第10-12页 |
2.1.2 国内自我建构的研究 | 第12-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2.2.1 自我参照效应 | 第14-16页 |
2.2.2 想象膨胀 | 第16-18页 |
2.2.3 情境性自我建构的启动 | 第18-19页 |
2.3 双文化自我建构运行机制的探讨 | 第19-21页 |
3 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4 研究构想 | 第22-26页 |
4.1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4.4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5 实验研究 | 第26-29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5.1.1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5.1.2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5.1.3 实验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27页 |
5.1.4 被试 | 第27页 |
5.1.5 实验程序 | 第27-29页 |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48页 |
6.1 有关自身事件的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6.1.1 数据处理与结果 | 第29-30页 |
6.1.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0-33页 |
6.2 有关母亲事件的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6.2.1 数据处理与结果 | 第33-35页 |
6.2.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5-37页 |
6.3 有关自己和母亲一起的事件的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6.3.1 数据处理与结果 | 第37-39页 |
6.3.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9-41页 |
6.4 有关他人事件的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6.4.1 数据处理与结果 | 第41-43页 |
6.4.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43-45页 |
6.5 各组实验结果交叉对比 | 第45-48页 |
7 讨论 | 第48-55页 |
7.1 研究内容的讨论 | 第48-53页 |
7.1.1 中国大学生双文化自我的存在 | 第48页 |
7.1.2 中国大学生双文化自我建构的内涵 | 第48-49页 |
7.1.3 自我建构的静态结构——特质性自我建构 | 第49-50页 |
7.1.4 自我建构的动态结构——情境性自我建构 | 第50-51页 |
7.1.5 自我建构的运行机制 | 第51-53页 |
7.2 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53-54页 |
7.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54-55页 |
7.3.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4页 |
7.3.2 本研究的展望 | 第54-55页 |
8 总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