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换乘站内部流线的仿真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创新点第14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7页
        1.5.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地铁车站的空间与流线分析第17-31页
    2.1 地铁车站的分类第17页
    2.2 地铁站的功能分区第17-21页
        2.2.1 站点出入第17-18页
        2.2.2 站厅第18-19页
        2.2.3 站台第19-21页
    2.3 地铁站内部空间分析第21-22页
        2.3.1 车站内部空间分类第21页
        2.3.2 车站内部空间特点第21-22页
    2.4 地铁车站流线第22-25页
        2.4.1 流线分类第22-24页
        2.4.2 流线的特点第24-25页
    2.5 地铁车站流线的研究方法第25页
    2.6 地铁车站流线的设计内容及原则第25-26页
    2.7 地铁车站流线的设计第26-30页
        2.7.1 站厅流线设计第26-27页
        2.7.2 站台流线设计第27-30页
    2.8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地铁车站流线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标准第31-39页
    3.1 地铁车站流线的影响因素第31-33页
    3.2 地铁车站流线评价指标设计原则第33-34页
    3.3 地铁车站流线评价的内容及标准第34-38页
        3.3.1 设施通过能力第35-36页
        3.3.2 客流密度第36-37页
        3.3.3 人行速度第37-38页
        3.3.4 空间利用率第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中南路站的客流量与现状流线分析第39-50页
    4.1 车站概况第39-41页
    4.2 客流量分析第41-44页
    4.3 现状流线分析第44-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中南路站的流线重组方案与仿真分析第50-66页
    5.1 流线重组方案第50-52页
    5.2 仿真模拟方法第52-54页
        5.2.1 legion软件第52-53页
        5.2.2 分析方法与参数设置第53-54页
    5.3 仿真结果分析第54-65页
        5.3.1 原设计流线第54-56页
        5.3.2 现状流线第56-59页
        5.3.3 方案1流线第59-62页
        5.3.4 方案2流线第62-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图表来源第73-76页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学术活动及撰写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波束测深声纳的船舶吃水自动检测技术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主减速器准双曲面齿轮的优化研究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