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地铁车站的空间与流线分析 | 第17-31页 |
2.1 地铁车站的分类 | 第17页 |
2.2 地铁站的功能分区 | 第17-21页 |
2.2.1 站点出入 | 第17-18页 |
2.2.2 站厅 | 第18-19页 |
2.2.3 站台 | 第19-21页 |
2.3 地铁站内部空间分析 | 第21-22页 |
2.3.1 车站内部空间分类 | 第21页 |
2.3.2 车站内部空间特点 | 第21-22页 |
2.4 地铁车站流线 | 第22-25页 |
2.4.1 流线分类 | 第22-24页 |
2.4.2 流线的特点 | 第24-25页 |
2.5 地铁车站流线的研究方法 | 第25页 |
2.6 地铁车站流线的设计内容及原则 | 第25-26页 |
2.7 地铁车站流线的设计 | 第26-30页 |
2.7.1 站厅流线设计 | 第26-27页 |
2.7.2 站台流线设计 | 第27-3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地铁车站流线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标准 | 第31-39页 |
3.1 地铁车站流线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3.2 地铁车站流线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3.3 地铁车站流线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 第34-38页 |
3.3.1 设施通过能力 | 第35-36页 |
3.3.2 客流密度 | 第36-37页 |
3.3.3 人行速度 | 第37-38页 |
3.3.4 空间利用率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中南路站的客流量与现状流线分析 | 第39-50页 |
4.1 车站概况 | 第39-41页 |
4.2 客流量分析 | 第41-44页 |
4.3 现状流线分析 | 第44-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中南路站的流线重组方案与仿真分析 | 第50-66页 |
5.1 流线重组方案 | 第50-52页 |
5.2 仿真模拟方法 | 第52-54页 |
5.2.1 legion软件 | 第52-53页 |
5.2.2 分析方法与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65页 |
5.3.1 原设计流线 | 第54-56页 |
5.3.2 现状流线 | 第56-59页 |
5.3.3 方案1流线 | 第59-62页 |
5.3.4 方案2流线 | 第62-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图表来源 | 第73-76页 |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学术活动及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