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新高考背景下的浙江省高中物理课程一致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0-11页
一、文献综述第11-24页
    (一) 高考政策分析第11-12页
        1. 等级赋分带来的问题第11页
        2. “一考两用”的困难第11页
        3. 对物理学科的影响第11-12页
    (二) 课程理论第12-14页
        1. 课程分类第12-13页
        2. 课程变革第13-14页
    (三) 一致性研究第14-24页
        1. 一致性的定义第14-16页
        2. 一致性分析模式第16-20页
        3. 一致性研究现状第20-23页
        4. 高中物理课程一致性研究方向第23-24页
二、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及意义第24-29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24-26页
    (二) 研究设计第26-28页
        1. 研究一:一致性分析框架的建构第26页
        2. 研究二:标准、教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研究第26-28页
        3. 研究三:课程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探讨第28页
    (三) 研究意义第28-29页
        1. 理论意义第28页
        2. 实践意义第28-29页
三、一致性分析框架的建构第29-47页
    (一) 操作程序第29-31页
        1. SEC模式操作程序第29-30页
        2. 一致性显著参考值第30-31页
    (二) 研究工具第31页
    (三) 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第31-45页
        1.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32-33页
        2. 国内外相关框架分析第33-34页
        3. 国际大型学业测评框架分析第34-37页
        4. 内容主题及认知水平的操作性定义第37-45页
    (四) 研究的效度和信度第45-47页
        1. 效度第45页
        2. 信度第45-47页
四、标准、教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研究第47-73页
    (一) 评价与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第47-60页
        1. 内容主题第47-49页
        2. 物理理解与应用第49-54页
        3. 物理思维与实践第54-60页
    (二) 教学与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第60-67页
        1. 内容主题第61-62页
        2. 物理理解与应用第62-65页
        3. 物理思维与实践第65-67页
    (三) 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研究第67-70页
        1. 内容主题第67-68页
        2. 物理理解与应用第68-69页
        3. 物理思维与实践第69-70页
    (四) 结果与讨论第70-73页
        1. 浙江省高中物理课程总体一致性情况第70-71页
        2. 浙江省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主题分布一致性特征第71页
        3. 浙江省高中物理课程的理解与应用维度一致性特征第71-72页
        4. 浙江省高中物理课程的思维与实践维度一致性特征第72-73页
五、课程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探讨第73-77页
    (一) 标准的特征第73-74页
    (二) 教师的物理观念第74页
    (三) 阶段性的目标第74-75页
    (四) 框架的统一性第75-77页
六、结论与建议第77-81页
    (一) 结论第77页
    (二) 建议第77-80页
        1. 标准第77-78页
        2. 教学第78-79页
        3. 评价第79-80页
    (三) 研究展望第80-81页
        1. 一致性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第80页
        2. 建构不同学科的整体课程一致性分析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附录A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第87-91页
    (一) 政策梳理第87-89页
        1. 考试科目第87页
        2. 考试机会第87页
        3. 赋分方式第87-88页
        4. 招生录取第88-89页
    (二) 对物理学科的影响第89-91页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1第91-92页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2第92-93页
附录D 浙江标准编码部分原始数据(主题1)第93-94页
附录E 教学编码部分原始数据(主题1)第94-96页
附录F 《恒定电流》教学片段转录第96页
附录G 评价编码部分原始数据(1号试卷)第96-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何概型》教与学现状研究及教学案例设计
下一篇:民族数学:素材开发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