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综述 | 第13-16页 |
1.2.1 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1.2.2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综述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桥梁易损性分析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桥梁易损性分析的理论推导 | 第18-20页 |
2.3 地震强度指标 | 第20页 |
2.4 结构破坏状态的定义 | 第20-22页 |
2.4.1 桥墩损伤指标定义 | 第20-22页 |
2.4.2 支座损伤指标定义 | 第22页 |
2.5 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5.1 易损性指标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5.2 云图法 | 第23页 |
2.5.3 改进云图法 | 第23页 |
2.5.4 增量动力法 | 第23-24页 |
2.6 OPENSEES开源程序介绍 | 第24-26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26-27页 |
第3章 多维地震动输入对易损性的影响 | 第27-51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28-31页 |
3.3 地震波的选取及结构损伤指标的确定 | 第31-33页 |
3.3.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1-33页 |
3.3.2 破坏状态的定义 | 第33页 |
3.4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3-39页 |
3.4.1 单元类型 | 第33-34页 |
3.4.2 钢筋混凝土材料特性 | 第34-37页 |
3.4.3 结构动力特性 | 第37-39页 |
3.5 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水平地震动分量独立作用 | 第39-45页 |
3.5.1 基本理论 | 第39-40页 |
3.5.2 顺桥向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3.5.3 横桥向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3.5.4 构件易损性曲线 | 第43-45页 |
3.6 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水平地震动分量同时作用 | 第45-48页 |
3.6.1 顺桥向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3.6.2 横桥向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3.7 两种模型易损性曲线对比 | 第48-50页 |
3.8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4章 轨道板有效延伸长度的确定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CRTS Ⅱ型无砟轨道介绍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4.2.1 CRTS Ⅱ型无砟轨道结构简介 | 第51页 |
4.2.2 轨道板有限元模型 | 第51-54页 |
4.2.3 轨道板系统各构件尺寸的确定 | 第54-55页 |
4.2.4 轨道系统连接层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55页 |
4.3 轨道板有效延伸长度的确定 | 第55-58页 |
4.3.1 模型概况 | 第56页 |
4.3.2 工况设定及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4 轨道板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8-64页 |
4.4.1 基于OpenSees敏感性分析简介 | 第58-59页 |
4.4.2 结构反应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4.4.3 有限元分析 | 第60-64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4-65页 |
第5章 轨道约束作用对易损性的影响 | 第65-84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考虑轨道系统的模型分析 | 第65-71页 |
5.2.1 桥梁动力特性分析 | 第65-66页 |
5.2.2 顺桥向回归分析 | 第66-68页 |
5.2.3 横桥向回归分析 | 第68-70页 |
5.2.4 构件易损性曲线 | 第70-71页 |
5.3 考虑轨道系统抗拉刚度折减的影响分析 | 第71-77页 |
5.3.1 顺桥向回归分析 | 第72-74页 |
5.3.2 横桥向回归分析 | 第74-75页 |
5.3.3 构件易损性曲线 | 第75-77页 |
5.4 构件易损性曲线对比 | 第77-83页 |
5.4.1 顺桥向桥墩破坏易损性曲线 | 第77-81页 |
5.4.2 横桥向桥墩破坏易损性曲线 | 第81-83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