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7页 |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 第7-8页 |
四、相关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第一章 四所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0-19页 |
第一节 扬州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0-11页 |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第10页 |
二、师资力量和学生选课情况 | 第10-11页 |
三、课堂情况 | 第11页 |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 第11页 |
第二节 南京审计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1-13页 |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第12页 |
二、师资力量和学生选课情况 | 第12页 |
三、课堂情况 | 第12-13页 |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 第13页 |
第三节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3-15页 |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第13-14页 |
二、师资力量和学生选课情况 | 第14页 |
三、课堂情况 | 第14页 |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盐城工学院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5-16页 |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第15页 |
二、师资力量和学生选课情况 | 第15-16页 |
三、课堂情况 | 第16页 |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 第16页 |
第五节 四所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对比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四所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师生调查 | 第19-30页 |
第一节 扬州大学音乐鉴赏课师生调查 | 第19-21页 |
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第19-20页 |
二、对学生的个别访谈 | 第20-21页 |
三、对教师的个别访谈 | 第21页 |
第二节 南京审计大学音乐鉴赏课师生调查 | 第21-24页 |
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第21-23页 |
二、对学生的个别访谈 | 第23-24页 |
三、对教师的个别访谈 | 第24页 |
第三节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鉴赏课师生调查 | 第24-27页 |
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第24-26页 |
二、对学生的个别访谈 | 第26页 |
三、对教师的个别访谈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盐城工学院音乐鉴赏课师生调查 | 第27-30页 |
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第27-29页 |
二、对学生的个别访谈 | 第29页 |
三、对教师的个别访谈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四所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的反思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普通高校学生的现状 | 第30-31页 |
一、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 | 第30页 |
二、学生的知识面有待拓宽 | 第30页 |
三、学生的精神境界有待提升 | 第30页 |
四、优秀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力度不够大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 第31-32页 |
一、教学目标定位较模糊 | 第31页 |
二、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反思 | 第32-33页 |
一、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 | 第32-33页 |
二、教学评价存在缺失和虚设 | 第33页 |
第四节 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反思 | 第33-35页 |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 第33-34页 |
二、教学设施较为简陋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江苏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建构思考 | 第35-52页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建构思考——全球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三个维度 | 第35-37页 |
一、全球多元文化音乐视野 | 第35页 |
二、知识面维度 | 第35-36页 |
三、鉴赏力维度 | 第36-37页 |
四、文化精神维度 | 第37页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建构思考 | 第37-45页 |
一、对三本教材内容的思考 | 第37-38页 |
二、教学内容的分类 | 第38-39页 |
三、音乐作品的选择 | 第39-45页 |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建构思考 | 第45-47页 |
一、兴趣为先,找准切入点 | 第45页 |
二、理论知识融于具体作品 | 第45页 |
三、对比鉴赏 | 第45-46页 |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第46页 |
五、注重对想象和联想的引导 | 第46-47页 |
六、透过趣闻轶事讲作品 | 第47页 |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建构思考 | 第47-52页 |
一、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 第47页 |
二、教学评价体系的功能 | 第47-48页 |
三、教学评价的具体建构措施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