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前言 | 第9-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发展学生“科学本质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涵 | 第9页 |
2.我国中学科学教育发展学生“科学本质观”情况不容乐观 | 第9-10页 |
3.融入HPS的科学教学是发展学生“科学本质观”的重要途径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科学教育发展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 HPS融入科学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科学本质观 | 第16页 |
2.HPS教学模式 | 第16-19页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科学教育的哲学基础 | 第20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第21-22页 |
三、应用HPS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22-40页 |
(一)教学实验研究设计 | 第22-24页 |
1.研究思路 | 第22页 |
2.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3.研究方法 | 第23页 |
4.研究过程 | 第23-24页 |
(二)应用HPS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第24-33页 |
1.离子反应 | 第24-29页 |
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 第29-33页 |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HPS教学模式的策略 | 第33-36页 |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 | 第33-34页 |
2.重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 第34页 |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 第34页 |
4.充分利用化学史内容 | 第34-35页 |
5.适当引入适合学生水平的哲学问题 | 第35页 |
6.联系化学与社会生活 | 第35-36页 |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0页 |
1.实验班和对照班科学本质观前测比较 | 第36-37页 |
2.实验班和对照班科学本质观后测比较 | 第37-38页 |
3.实验班科学本质观前后测比较 | 第38-39页 |
4.对照班科学本质观前后测比较 | 第39-40页 |
四、结论与建议 | 第40-43页 |
(一)实验结论 | 第40页 |
(二)建议 | 第40-43页 |
1.化学课程标准应明确科学本质内涵及教育目标 | 第40页 |
2.加强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HPS素养 | 第40-41页 |
3.教师要有意识地积累HPS素材资料 | 第41页 |
4.教师应重视对化学史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的思考 | 第41-42页 |
5.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