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文献综述 | 第7-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7-8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8页 |
·研究的总体方案 | 第8-9页 |
·研究的假设 | 第9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9页 |
·有效教学 | 第9-20页 |
·相关名词的界定 | 第9-11页 |
·学习理论 | 第11-13页 |
·有效教学的教学理论 | 第13-14页 |
·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14-16页 |
·支架式教学策略 | 第14-15页 |
·九段式教学策略 | 第15-16页 |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 第16页 |
·关于影响知识表征因素的研究 | 第16-17页 |
·关于表征形式的研究 | 第17-19页 |
·关于化学概念表征及特征研究 | 第19-20页 |
2、化学概念表征形式的调查研究 | 第20-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过程 | 第20-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关于不同的化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形式的统计以及分析 | 第21-23页 |
·化学概念心理表征的差异分析 | 第23-26页 |
·结果讨论 | 第26-28页 |
·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学概念的外部心理表征形式的差异分析 | 第26-27页 |
·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表征形式的程度进行的差异分析 | 第27页 |
·对不同学校的中学生学习物质分类概念图示所构建的层数的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3、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 | 第28-44页 |
·“氧化物”概念表征的实验研究 | 第28-32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容量瓶”概念表征的实验研究 | 第32-37页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过滤”概念表征的实验研究 | 第37-44页 |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研究假设 | 第37-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4、化学概念的有效教学 | 第44-49页 |
·化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 第44-45页 |
·化学概念的引入 | 第44-45页 |
·准确形成化学概念 | 第45页 |
·进一步巩固概念 | 第45页 |
·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 | 第45-49页 |
·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 | 第45页 |
·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方法 | 第45-46页 |
·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 第46页 |
·概念学习过程中化学用语的指导 | 第46页 |
·概念学习的案例 | 第46-49页 |
5、结论 | 第49-53页 |
·化学概念一般的教学过程 | 第49-50页 |
·恰当的引入概念 | 第49-50页 |
·准确的形成化学概念 | 第50页 |
·进一步巩固化学概念 | 第50页 |
·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 | 第50-53页 |
·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材料 | 第50-51页 |
·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方法 | 第51页 |
·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