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体辅导: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学校团体辅导模式的整合探索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理论创新 | 第8-9页 |
| ·现实意义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参与观察法 | 第9-10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 ·跟踪调查法 | 第10页 |
| ·个案研究法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学校团体辅导的基本研究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 第11-20页 |
| ·学校团体辅导的基本研究 | 第11-15页 |
| ·团体及团体辅导基本概述 | 第11-13页 |
| ·学校团体辅导概述 | 第13-15页 |
| ·学校团体辅导面临的挑战 | 第15-19页 |
| ·缺少资源 | 第15-16页 |
| ·误解和观念差异 | 第16-19页 |
| ·场域——惯习理论视角的引入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场域——惯习理论及其对团体辅导的分析 | 第20-30页 |
| ·场域——惯习理论的述评 | 第20-23页 |
| ·场域是一个社会空间 | 第20-21页 |
| ·惯习是行为与结构的关联 | 第21页 |
| ·场域与惯习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21-22页 |
| ·从场域角度分析问题的需要注意的三个重要环节 | 第22-23页 |
| ·中观层面的问题分析 | 第23-24页 |
| ·学校场域与辅导场域之间:空间斗争与资源争夺 | 第23页 |
| ·学校惯习与辅导惯习之间:相互独立与彼此影响 | 第23-24页 |
| ·微观层面的问题分析 | 第24-30页 |
| ·参与者与辅导场域的"关系"影响着辅导效果 | 第24-26页 |
| ·辅导场域的不同影响着辅导的效果 | 第26-27页 |
| ·惯习固着给辅导带来困难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学校团体辅导: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 | 第30-43页 |
| ·正视学校场域不足,促进辅导效果持续 | 第30-34页 |
| ·团体与个案的结合 | 第30-31页 |
| ·面谈与网络的结合 | 第31页 |
| ·纸面媒体与电子媒体的结合 | 第31-33页 |
| ·解决困难与丰富生活的结合 | 第33页 |
| ·规定契约与自立规范的结合 | 第33页 |
| ·专业辅导者与非专业辅导者的结合 | 第33-34页 |
| ·团体辅导的关键: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 | 第34-37页 |
| ·重视各方关系,精心营造辅导场域 | 第34-35页 |
| ·破除固有惯习,帮助学生重构惯习 | 第35-37页 |
| ·团体辅导的综合策略分析 | 第37-43页 |
| ·场域优势与惯习优势的共同利用 | 第37页 |
| ·团体辅导者的角色设计 | 第37-39页 |
| ·充分利用学校场域的积极因素 | 第39-41页 |
| ·优良的专业素质和正向的投入程度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1. 结论 | 第43页 |
| 2. 不足之处 | 第43页 |
| 3. 实务建议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