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2.1 国内关于数字阅读素养评价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2.2 国外关于数字阅读素养评价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3.1.1 数字阅读 | 第23-24页 |
3.1.2 阅读素养 | 第24-25页 |
3.1.3 数字素养 | 第25-26页 |
3.1.4 数字阅读素养 | 第26页 |
3.1.5 评价 | 第26-27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3.2.1 阅读理论 | 第27页 |
3.2.2 教育传播理论 | 第27-28页 |
3.2.3 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28-31页 |
4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内容结构模型建构 | 第31-41页 |
4.1 数字素养以及阅读素养内容结构研究成果 | 第31-33页 |
4.2 数字阅读素养内容结构要素划分 | 第33-35页 |
4.3 大学生数字阅读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4.4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内容结构模型构建 | 第37-41页 |
5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价体系建构 | 第41-49页 |
5.1 数字阅读素养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原则 | 第41-42页 |
5.2 数字阅读素养评价体系的权重分配 | 第42-49页 |
5.2.1 权重的概念 | 第42-44页 |
5.2.2 层次分析法 | 第44页 |
5.2.3 权重分配 | 第44-49页 |
6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价方案设计 | 第49-59页 |
6.1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价方法 | 第49-53页 |
6.1.1 形成性评价 | 第49-52页 |
6.1.2 总结性评价 | 第52-53页 |
6.2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价方案 | 第53-59页 |
6.2.1 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54-56页 |
6.2.2 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56-59页 |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59-6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7.2 研究反思 | 第60-63页 |
7.2.1 创新之处 | 第60页 |
7.2.2 不足之处 | 第60页 |
7.2.3 展望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67-69页 |
附录C 试题 | 第69-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