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的评价--基于任务—技术匹配模型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5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流程 | 第17-19页 |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45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 2.1.1 课程 | 第20页 |
| 2.1.2 信息技术 | 第20-22页 |
| 2.1.3 信息技术有效性 | 第22-23页 |
| 2.1.4 管理类课程特点 | 第23-24页 |
| 2.3 理论基础 | 第24-32页 |
| 2.3.1 学习理论 | 第24-28页 |
| 2.3.2 教学理论 | 第28-32页 |
| 2.4 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第32-37页 |
| 2.4.1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阶段 | 第32-34页 |
| 2.4.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 | 第34-37页 |
| 2.5 信息技术评价模型 | 第37-43页 |
| 2.5.1 TAM模型 | 第37-39页 |
| 2.5.2 用户满意模型 | 第39-40页 |
| 2.5.3 TTF模型 | 第40-43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3章 模型构建及假设 | 第45-63页 |
| 3.1 研究模型的提出 | 第45-51页 |
| 3.1.1 学习任务-学习者-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 | 第45-49页 |
| 3.1.2 信息技术对学习环境的构建 | 第49-51页 |
| 3.2 任务-技术匹配的测量 | 第51-52页 |
| 3.3 研究模型及假设 | 第52-61页 |
| 3.3.1 研究模型 | 第52-54页 |
| 3.3.2 变量定义 | 第54-59页 |
| 3.3.3 研究假设 | 第59-6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63-75页 |
| 4.1 访谈方案设计 | 第63-67页 |
| 4.1.1 访谈准备 | 第63页 |
| 4.1.2 制定访谈计划 | 第63-65页 |
| 4.1.3 访谈覆盖的范围 | 第65-67页 |
| 4.2 问卷设计 | 第67-72页 |
| 4.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72-7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5章 数据分析 | 第75-101页 |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5-77页 |
| 5.2 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 第77-85页 |
| 5.2.1 任务-技术匹配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8-85页 |
| 5.2.2 技术接受模型各变量的信度分析 | 第85页 |
| 5.3 研究模型及假设检验 | 第85-99页 |
| 5.3.1 任务-技术匹配的二阶因子测量模型检验 | 第86-91页 |
| 5.3.2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影响因素 | 第91-96页 |
| 5.3.3 任务-技术匹配对使用的影响 | 第96-9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1-105页 |
| 6.1 假设检验结果 | 第101页 |
| 6.2 研究结论分析 | 第101-103页 |
| 6.3 教学建议 | 第103-105页 |
| 第7章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 | 第105-107页 |
| 7.1 研究创新点 | 第105页 |
| 7.2 研究局限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 附录 | 第113-12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