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10-15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8页 |
2.1 网络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2.1.1 国外网络文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2.1.2 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3 网络文化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4 网络文化的特性 | 第17-21页 |
2.2 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21-26页 |
2.2.1 国外生活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2 国内生活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2.3 生活方式的界定 | 第24-25页 |
2.2.4 大学生生活方式内涵的界定 | 第25-26页 |
2.3 网络文化对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6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 第28-48页 |
3.1 问卷的基本情况与内容 | 第28-29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3.1.2 抽样方法 | 第28-29页 |
3.1.3 信度分析 | 第29页 |
3.2 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3.3 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3.3.1 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3.3.2 关于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情况 | 第32-33页 |
3.3.3 关于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 第33-35页 |
3.4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学习方式带来新的机遇 | 第35-40页 |
3.4.1 网络学习的基本要素 | 第35-38页 |
3.4.2 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38-40页 |
3.5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学习方式带来新的挑战 | 第40-48页 |
3.5.1 网络信息量大,容易导致认知超载 | 第40-41页 |
3.5.2 网络学习,易导致学习者主体性的迷失 | 第41-42页 |
3.5.3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缺失问题 | 第42-45页 |
3.5.4 技术支持是制约网络学习的因素之一 | 第45页 |
3.5.5 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观念误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 | 第48-64页 |
4.1 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改变 | 第48-52页 |
4.1.1 交往主体 | 第48-49页 |
4.1.2 交往内容 | 第49-51页 |
4.1.3 交往工具 | 第51-52页 |
4.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积极影响 | 第52-55页 |
4.2.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交往中的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 | 第52页 |
4.2.2 有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 | 第52-54页 |
4.2.3 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表达,缓解了交往的压力 | 第54-55页 |
4.2.4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同 | 第55页 |
4.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消极影响 | 第55-64页 |
4.3.1 过度沉溺于网络交往,容易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淡化 | 第55-57页 |
4.3.2 无法形成稳定的、向纵深发展的人际关系 | 第57-58页 |
4.3.3 网络依赖——大学生终止网络交往后的焦虑 | 第58页 |
4.3.4 削弱了大学生的信任感、责任感、道德感 | 第58-61页 |
4.3.5 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冲击 | 第61页 |
4.3.6 网络人际交往中隐私问题突显 | 第61-62页 |
4.3.7 网络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 | 第64-76页 |
5.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作用机制 | 第64-66页 |
5.1.1 通过信息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 第64-65页 |
5.1.2 作为传播媒介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 第65页 |
5.1.3 支付方式的变革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 第65页 |
5.1.4 网络消费方式的出现 | 第65-66页 |
5.2 大学生网络消费方式的现状及分析 | 第66-68页 |
5.3 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征 | 第68-71页 |
5.4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负面影响 | 第71-76页 |
5.4.1 过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引发的盲目消费 | 第71-72页 |
5.4.2 网络消费风险制约大学生网络消费 | 第72-74页 |
5.4.3 网络交易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闲暇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76-83页 |
6.1 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分析 | 第76-79页 |
6.1.1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 | 第76-77页 |
6.1.2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内容 | 第77-78页 |
6.1.3 大学生网络闲暇生活现状 | 第78-79页 |
6.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闲暇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 第79-83页 |
6.2.1 不良信息污染危机 | 第79-80页 |
6.2.2 大学生主体驾驭能力的退化,导致上网成瘾的危机重重 | 第80-81页 |
6.2.3 大学生网络闲暇活动的层次普遍不高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引导对策研究 | 第83-99页 |
7.1 网络文化影响下促进大学生良好学习方式形成的对策 | 第83-86页 |
7.1.1 加强网络硬件建设 | 第83页 |
7.1.2 优化网络学习资源环境 | 第83-84页 |
7.1.3 促进网络课程建设 | 第84-85页 |
7.1.4 促进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交流与反馈 | 第85-86页 |
7.1.5 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 第86页 |
7.2 网络文化影响下促进大学生良好交往方式形成的对策 | 第86-90页 |
7.2.1 社会方面:创设网络社交新环境 | 第87-88页 |
7.2.2 学校方面: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和交往方式 | 第88-89页 |
7.2.3 家庭方面: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 第89-90页 |
7.3 网络文化影响下促进大学生良好消费方式形成的对策 | 第90-92页 |
7.3.1 完善法律法规,是大学生消费生活的制度保障 | 第90页 |
7.3.2 高校应加强消费教育,是大学生良好消费方式形成的重中之重 | 第90-91页 |
7.3.3 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是大学生良好消费方式形成的基础 | 第91-92页 |
7.4 网络文化影响下促进大学生良好闲暇生活方式形成的对策 | 第92-99页 |
7.4.1 联合社会多方力量,改善大学生闲暇生活环境 | 第92-93页 |
7.4.2 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加强闲暇教育与管理 | 第93-96页 |
7.4.3 加强家庭的闲暇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协同教育 | 第96-97页 |
7.4.4 加强自我教育,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97-99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第103-108页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