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中文目录第9-12页
英文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29页
   ·关于应对的研究第17-22页
     ·应对的概念第17页
     ·应对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的理论模型第17-19页
     ·应对方式及其分类第19-21页
     ·应对研究的不足或其它思路第21-22页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第22-24页
     ·心理健康的定义第22-23页
     ·心理健康的测量第23-24页
   ·文化、应对与心理健康第24-27页
     ·应对与心理健康第24-25页
     ·文化与心理健康第25-26页
     ·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第26-27页
     ·传统文化下的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27页
   ·问题的提出第27-28页
   ·研究的意义第28-29页
     ·理论意义第28页
     ·实践意义第28-29页
第三章 道家应对思想的理论研究第29-38页
   ·面对挫折的辩证思维第30-32页
   ·身重于物不为物役第32-34页
   ·上善若水守柔不争第34-35页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35-37页
   ·致虚守静第37-38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38-42页
   ·研究内容第38页
   ·研究架构第38-39页
     ·道家应对思想的内部结构维度探讨第38-39页
     ·道家应对思想问卷内部结构维度探讨及信效度检验第39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的水平特点研究第39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第39页
   ·研究假设第39-40页
   ·研究方法第40-41页
     ·研究对象第40页
     ·研究方法第40页
     ·研究工具第40-41页
   ·研究程序第41-42页
第五章 道家应对思想问卷编制第42-55页
   ·研究目的第42页
   ·研究假设第42页
   ·研究方法第42页
   ·道家应对思想问卷的预备测试第42-45页
     ·被试第42-43页
     ·研究材料第43页
     ·统计处理工具第43页
     ·预测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问卷的正式施测第45-48页
     ·被试第45-46页
     ·施测工具第46页
     ·施测程序第46页
     ·统计处理工具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48页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第48-53页
     ·被试第48页
     ·施测工具第48页
     ·施测程序第48页
     ·统计处理工具第48-49页
     ·信度检验第49页
     ·效度检验第49-53页
   ·本章讨论第53-54页
     ·道家应对思想问卷的结构第53页
     ·道家应对思想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的水平特点研究第55-70页
   ·研究目的第55页
   ·研究方法第55-56页
     ·被试第55页
     ·研究工具第55页
     ·程序第55-56页
   ·数据处理第56页
   ·研究结果第56-65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的总体特点分析第56-58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分析第58-65页
   ·讨论与小结第65-70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的总体状况分析第65-66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的综合状况分析第66-70页
第七章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第70-86页
   ·研究目的第70页
   ·研究方法第70-71页
     ·被试第70-71页
     ·研究工具第71页
     ·程序第71页
   ·数据处理第71-72页
   ·研究结果第72-81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各维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分析第72-75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75-76页
     ·心理健康对道家应对思想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第76-81页
   ·讨论第81-86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不同维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分析第81-82页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不同维度及总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第82-83页
     ·心理健康对道家应对思想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第83-86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反思第86-90页
   ·总结论第86-87页
   ·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第87-90页
     ·本研究的价值第87-88页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88页
     ·不足与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附录第98-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家族相似性材料类别学习的反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