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国内外生命态度概述 | 第10-13页 |
1.2 父母教养方式概述 | 第13-15页 |
1.3 心理控制源概述 | 第15-17页 |
1.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生命态度三个变量的关系 | 第17-19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19-26页 |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9-23页 |
2.2 研究思路和研究假设 | 第23-2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3.1 被试 | 第26-27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3.3 研究程序 | 第28页 |
3.4 数据统计及分析软件 | 第28-2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47页 |
4.1 汉族、白族、彝族初中生生命态度得分差异比较 | 第29-32页 |
4.2 汉族、白族、彝族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得分差异比较 | 第32-34页 |
4.3 汉族、白族、彝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差异比较 | 第34-38页 |
4.4 汉族、白族、彝族初中生生命态度、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4.5 心理控制源在父亲教养方式和生命态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 第39-43页 |
4.6 心理控制源在母亲教养方式和生命态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 第43-47页 |
5 讨论 | 第47-53页 |
5.1 三族学生生命态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特点 | 第47-48页 |
5.2 三族学生心理控制源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特点 | 第48-49页 |
5.3 三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特点 | 第49-50页 |
5.4三族学生生命态度、心理控制源、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 第50-53页 |
6 研究总结 | 第53-55页 |
6.1 主要结果 | 第53页 |
6.2 结论 | 第53-54页 |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4页 |
6.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改进的问题 | 第54-5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