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SRBSDV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与表达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前言第10-20页
    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情况第10-15页
        1.1.1 症状特征及病害流行情况第10-11页
        1.1.2 传播介体及寄主范围第11页
        1.1.3 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第11-12页
        1.1.4 防治措施第12页
        1.1.5 病毒粒体形态及分类地位第12-13页
        1.1.6 基因组及蛋白功能的研究第13-15页
    1.2 水稻原生质体系研究情况第15-16页
    1.3 免疫荧光技术第16页
    1.4 实时定量PCR技术第16-18页
        1.4.1 qPCR的原理第16-17页
        1.4.2 qPCR的种类第17页
        1.4.3 qPCR的定量方法第17-18页
        1.4.4 qPCR技术的应用前景第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2 SRBSDV P9-1和P1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0-35页
    2.1 材料第20-21页
        2.1.1 SRBSDV水稻毒株与白背飞虱第20页
        2.1.2 载体和菌株第20页
        2.1.3 实验室试剂第20-21页
    2.2 方法第21-29页
        2.2.1 原核表达引物的设计第21页
        2.2.2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21-22页
        2.2.3 RT-PCR第22-23页
            2.2.3.1 RT第22页
            2.2.3.2 PCR第22-23页
        2.2.4 回收PCR产物第23-24页
        2.2.5 Gateway入门载体构建第24页
        2.2.6 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第24页
        2.2.7 菌落PCR鉴定第24-25页
        2.2.8 提取质粒获得pDONR221-P9-1、pDONR221-P10载体第25-26页
        2.2.9 LR反应获得表达载体pDEST17-P9-1、pDEST17-P10第26页
        2.2.10 Rosett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6页
        2.2.11 SRBSDV P9-1、P10蛋白的原核表达第26-27页
        2.2.12 SRBSDV P9-1、P10重组蛋白的多抗血清的制备第27页
        2.2.13 植物总蛋白的提取第27-28页
        2.2.14 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第28页
        2.2.15 间接ELISA法测抗体效价第28页
        2.2.16 免疫捕获PCR(IC-RT-PCR)检测SRBSDV第28-29页
        2.2.17 Dot-blot ELISA检测白背飞風内及水稻植株上的SRBSDV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3.1 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P9-1、pDEST17-P10载体的构建第29-30页
        2.3.2 P9-1、P10蛋白的原核表达分析第30页
        2.3.3 Western blot检测P9-1、P10抗体特异性第30-31页
        2.3.4 P9-1、P10抗体效价检测第31-32页
        2.3.5 P9-1、P10抗体IC-RT-PCR检测SRBSDV第32页
        2.3.6 Dot-blot ELISA检测水稻和白背飞虱中的SRBSDV第32-34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4-35页
3 SRBSDV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和表达第35-56页
    3.1 材料第35-36页
        3.1.1 植物材料第35页
        3.1.2 载体、菌种及抗体第35页
        3.1.3 试剂和仪器第35-36页
    3.2 方法第36-42页
        3.2.1 酶解得到原生质体第36页
        3.2.2 血球计数板计算得率第36-37页
        3.2.3 FDA检测原生质体的活性第37页
        3.2.4 提纯抗体IgG第37-38页
        3.2.5 荧光抗体的交联第38页
        3.2.6 SRBSDV粗侵染液的制备第38页
        3.2.7 SRBSDV侵染原生质体第38-39页
        3.2.8 免疫荧光检测SRBSDV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情况第39页
        3.2.9 real-time PCR检测SRBSDV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情况第39-42页
            3.2.9.1 感病植物总RNA的提取第39页
            3.2.9.2 消化基因组DNA第39页
            3.2.9.3 RNA的纯化第39-40页
            3.2.9.4 RT-PCR第40页
            3.2.9.5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第40页
            3.2.9.6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筛选第40-41页
            3.2.9.7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1-42页
            3.2.9.8 qPCR检测SRBSDV相关基因在水稻原生质体内表达量第42页
        3.2.10 Western blot检测SRBSDV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情况第4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2-54页
        3.3.1 原生质体的获得率第42页
        3.3.2 原生质体的活性测定第42-43页
        3.3.3 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第43-44页
        3.3.4 SRBSDV复制相关基因在水稻原生质体后132h内动态变化第44-52页
            3.3.4.1 标准质粒溶解曲线第44-46页
            3.3.4.2 标准质粒的标准曲线的制作(图3-12至图3-19)第46-49页
            3.3.4.3 SRBSDV基因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转录动态第49-52页
        3.3.5 SRBSDV基因在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132h内表达动态第52-54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4-56页
全文小结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第64-72页
    附录一 SRBSDV荧光定量PCR引物第64-65页
    附录二 主要试剂与溶液的配制第65-70页
    附录三 本文所用的植物表达载体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陈可辛导演艺术风格论
下一篇:汉、白、彝三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生命态度的影响:心理控制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