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课题的提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1.1.2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有关三重表征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有关三重表征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有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1 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 第15页 |
1.4.2 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能促进化学教学的高效性 | 第15页 |
1.4.3 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思路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5.3 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2 本课题的相关理论探析 | 第18-22页 |
2.1 化学三重表征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宏观表征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2 微观表征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3 符号表征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2 化学三重表征的关系 | 第19页 |
2.3 中学化学三重表征的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 | 第19-20页 |
2.3.1 中学化学宏观表征的内容 | 第19-20页 |
2.3.2 中学化学微观表征的内容 | 第20页 |
2.3.3 中学化学符号表征的内容 | 第20页 |
2.4 三重表征的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 第20-22页 |
2.4.1 宏观表征的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2 微观表征的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 第21页 |
2.4.3 符号表征的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 第21-22页 |
3 基于三重表征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型的构建 | 第22-33页 |
3.1 化学学习三重表征能力水平的分类研究 | 第22-25页 |
3.1.1 化学学习三重表征能力水平的分类 | 第22-23页 |
3.1.2 基本达标水平 | 第23页 |
3.1.3 综合达标水平 | 第23-24页 |
3.1.4 高考达标水平 | 第24-25页 |
3.2 中学化学课型 | 第25-27页 |
3.2.1 中学化学课型的内涵 | 第25页 |
3.2.2 中学化学课型的分类及其表征功能 | 第25-27页 |
3.3 化学学习中的三重表征顺序 | 第27-29页 |
3.3.1 化学学习三重表征顺序的内涵 | 第27-28页 |
3.3.2 影响化学学习三重表征顺序的因素 | 第28-29页 |
3.4 基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顺序的教学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3.4.1 基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顺序的教学模型 | 第29-30页 |
3.4.2 基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顺序的教学实例 | 第30-31页 |
3.5 基于微观-符号-宏观表征顺序的教学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3.5.1 基于微观-符号-宏观表征顺序的教学模型 | 第31-32页 |
3.5.2 基于微观-符号-宏观表征顺序的教学实例 | 第32页 |
3.6 基于基于其他表征顺序的教学模式 | 第32-33页 |
3.6.1 基于其他表征顺序的教学 | 第32页 |
3.6.2 单一性表征的教学设计例举 | 第32-33页 |
4 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 | 第33-48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4.4 基于宏观-表征-符号表征顺序的教学设计(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 | 第33-39页 |
4.4.1 教材分析 | 第33-34页 |
4.4.2 学情分析 | 第34-35页 |
4.4.3 教学目标 | 第35页 |
4.4.4 教学重难点 | 第35页 |
4.4.5 教学流程 | 第35-36页 |
4.4.6 教学过程设计 | 第36-39页 |
4.5 基于微观-符号-宏观表征顺序的教学设计(以物质的量为例) | 第39-43页 |
4.5.1 教材分析 | 第39页 |
4.5.2 学情分析 | 第39页 |
4.5.3 教学目标 | 第39-40页 |
4.5.4 教学重难点 | 第40页 |
4.5.5 教学流程 | 第40-41页 |
4.5.6 教学过程设计 | 第41-43页 |
4.6 三重表征能力水平的诊断(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 | 第43-48页 |
4.6.1 三重表征基本达标水平诊断 | 第43-44页 |
4.6.2 三重表基本综合达标水平诊断 | 第44-45页 |
4.6.3 三重表征高考达标水平诊断 | 第45-46页 |
4.6.4 三重表征水平诊断结果分析 | 第46页 |
4.6.5 教学总结与反思 | 第46-48页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8-52页 |
5.1 前测成绩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8-49页 |
5.1.1 前测成绩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5.1.2 前测成绩结果分析 | 第49页 |
5.2 中测成绩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9-50页 |
5.2.1 中测成绩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5.2.2 中测成绩结果分析 | 第50页 |
5.3 后测成绩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0-51页 |
5.3.1 后测成绩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5.3.2 后测成绩结果分析 | 第51页 |
5.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6 研究结论与思考 | 第52-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58-59页 |
附录二:高一化学前测试卷 | 第59-64页 |
附录三:高一化学中测试卷 | 第64-69页 |
附录四:高一化学后测试卷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