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柴油机论文

采用EGR结合高压喷射技术实现柴油机低排放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字母注释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能源危机第14页
        1.1.2 环境压力第14-15页
        1.1.3 排放法规第15-16页
    1.2 柴油机排气净化技术概述第16-20页
        1.2.1 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后处理装置第17-18页
        1.2.2 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后处理装置第18-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1 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2 EGR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3 相关实验研究现状第23-25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原理第27-45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EGR技术原理第27-32页
        2.2.1 EGR技术降低NOX机理第27-28页
        2.2.2 EGR的实现方式第28-31页
        2.2.3 EGR控制装置第31-32页
    2.3 高压共轨技术原理第32-40页
        2.3.1 低压系统第33-35页
        2.3.2 高压系统第35-38页
        2.3.3 电控喷油器总成第38-39页
        2.3.4 电控单元(CPU)第39-40页
    2.4 增压器技术原理第40-41页
    2.5 燃烧室结构技术原理第41-42页
    2.6 喷油器垫片作用原理第42-44页
    2.7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柴油机排放和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第45-57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喷油器参数对柴油机排放和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3.2.1 喷油器参数第45页
        3.2.2 实验内容第45-46页
        3.2.3 实验结果分析第46-48页
    3.3 燃烧室参数对柴油机排放和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3.3.1 燃烧室参数第48-49页
        3.3.2 实验内容第49页
        3.3.3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1页
    3.4 缸盖对比实验第51-52页
    3.5 EGR冷却器选型第52-53页
    3.6 增压器选型第53页
    3.7 标定第53-56页
        3.7.1 ESC标定第53页
        3.7.2 ELR的标定第53-54页
        3.7.3 ETC的标定第54页
        3.7.4 标定结果第54-56页
    3.8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WP7无后处理国IV柴油机排放实验验证第57-66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实验对象和设备第57-58页
    4.3 实验内容和步骤第58-59页
        4.3.1 外特性实验第58页
        4.3.2 万有特性实验第58-59页
        4.3.3 各缸EGR率均匀性实验第59页
        4.3.4 排放测试实验第59页
    4.4 实验结果与结论第59-65页
        4.4.1 发动机外特性实验结果第59-62页
        4.4.2 发动机万有特性性实验结果第62-63页
        4.4.3 各缸EGR率均匀性实验结果第63-64页
        4.4.4 排放测试实验结果第64-65页
    4.5 本章总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全文总结第66页
    5.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控柴油机低温起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WP7气体机缸盖工艺研究与应用